第99章 公关(3/3)

若干年后,这一套都非常好使,何况现在。

真要有需求,徐杨真能在一夜之间借助羚羊网这个平台推出一个热门新星,虽然有点难度就是了,但只要钱给到位,没什么不可能。

最妙的是,这么搞几乎没有后遗症,这不单是各取所需,更不会触碰到红线,是门户网众多业务中最最最安全的一块。

所以,这么好的买卖,怎么能放弃?

而且现在正是时候,国内经济在复苏,娱乐行业更是如鱼得水,里面的机会多的是。

他虽然没兴趣进军娱乐行业,但让公司分点边边角角的蛋糕还是可以的,算是给公司赚点外快,毕竟这钱,说出去还是不太好听,不能当正儿八经的利润点去宣传,只能悄咪咪的闷声发小财,给公司弄点补贴,算是员工的福利。

倒不是说他就这么大方,而是他清楚一点,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收获,做其他行业是这样,做生意更是如此,尤其是在管理员工的时候,你小气,员工就更小气。

相反,想要员工给你卖命,最好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给钱。

员工不拼命?多半是钱没给到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为,那些员工就是以拼命而著称,堪称国内最拼命的一批,而且那些员工还基本上都是高学历的行业人才和精英,在其他公司都是要当宝贝供起来的那种。

为啥这种高学历的人才和精英们会心甘情愿的被某为“压榨”?

原因之有一个,钱给的足够多。

而且某为不是上市公司,是员工分散持股,也就是说,只要赚钱了,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员工都能拿到不菲的分红,业绩越好,分红越多,再加上基本工资本来就是行业顶尖水平,员工们自然会心甘情愿的拼命。

这种模式,别说在国内,就算在世界上,都相当罕见。

不客气的说,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

然而,绝大部分当老板的,都做不到。

很简单,舍不得那巨额的利润。

徐杨也不例外,他能花小钱甚至中钱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让他真把股份全部分散到一半以上的员工手里,他也舍不得,那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小事儿,而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钱。

当然,行业不同。

某为是做实体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内部的技术研发创新业务占比非常重,只有花大钱才能留下那些行业内顶尖的人才。

而互联网企业,除了最关键的一些岗位,绝大部分员工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羚羊科技没必要像某为那样做的那个极端。

某为那真是被逼到了那个份儿上,是一刀一刀杀出来的血路,类似于卖掉荣耀的策略,华为做了可不止一次,只是以前都是被同行们逼的,卖掉荣耀则是被大金毛逼的。!--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