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助学基金(2/2)

确实,做这个公益基金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贴吧的热度和流量,而贴吧本身是不怎么赚钱的。

现在为了把这个基金做起来,不提得罪人都要往里贴钱。

可不就是为了赚点醋而送出去一大盆饺子吗?

但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再也按奈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做好事儿是可以上瘾呢。

而且目前来看,这种活儿纯属吃力不讨好。

但以后呢?

等羚羊贴吧的热度上来之后,等公益基金的名气越来越高之后,收益就不仅仅是“一碟醋”了,而是“一整个醋厂”。

从长远看,非常值。

另外,还是那句话,做公益本就不为赚钱,只要能把这事儿做起来,别说还能收获流量和热度,哪怕没有任何金钱和流量上的收获,也是值得的。

还是那个原因,做好事儿是可以上瘾的。

只是不知道张晓颖这个总经理支持不支持。

要是张晓颖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反对这个项目。

他们只能另起炉灶,把基金弄在羚羊科技之外。

但没想到张晓颖吐槽一句之后,却道:“这事儿给我留个名额。”

“你能忙得过来?”

“能,而且忙不过来也要坐,公司的事儿可以有其他人做,可助学的事儿,却少有人做。”

“也不能那么说,还是有很多人在做的,只是力量有限罢了。”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想要尽一份心思吗?”

“那行,算你一份,但咱们这个基金可不是一般的基金,担什么职,就要做什么事儿,可不是给你刷名气镀金用的。”

“我是那样的人?”

“嘿嘿嘿,不是,那,早点把这事儿搞起来?”

“对,越快越好,先申请注册,管理这块,直接从咱们公司内部选人,基金会的控制权,一定要掌握在咱们手里,不能让外人胡乱插手,宗旨一定不能变,钱款这块也要做好,争取尽可能的做到透明和公开,这不难。”

“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认真统计,别说每一分钱了,就算是实物,每一瓶矿泉水是谁喝的都能统计出来。”

“就这么干,”徐杨落锤,“咱们做的是得罪人的活儿,想要不被群起而攻之,就一定要站直立正,绝对不能给某些群体挑刺找茬儿的机会。”

一声令下。

偌大的羚羊科技迅速动了起来。

法务、财会等团队很快投入工作。

程序员们更是争先恐后的忙活起来。

基金会是为贴吧引流而生,框架自然要搭建在贴吧内部,如此一来,就需要搭建一个在贴吧基础上诞生的小站点,专为这只基金而设。

没什么技术难度。

但活儿也不少。

得忙很久。

同时,王海洋手下那些做营运的,也开始准备方案。

炒作是肯定要炒作的。

互联网时代,不炒作根本没有热度和流量。

在徐杨的指点下,这些个专门做营运的员工们都开了窍,知道了互联网是个怎么样的玩法,不说多有创意吧,但至少是中规中矩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的那种。

说实话,一家公司内,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中规中矩的能做事儿的员工。

有创意是好事儿,但只有创意也是不行的。

徐杨对员工的要求就是这样,创意可以有,但前提是先把本职工作好好完成了再说。

真要好创意,专门为员工开工的员工投资渠道可不是摆设,渠道有,资金有,执行这块嘛……

暂时还没有特别好的创意,或者是值得投资的创意。

所以,还不知道执行力如何。

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毫无问题的,执行能力更是无可挑剔。

反正徐杨在公司里待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发现执行层面的问题。

也因此,一天下来,基金会的各项细节就有了个大概模样,从募捐告示,到相关法律条款,再到资金收纳存储和发放流程等等。

反正徐杨和王海洋设想中的基金会,就已经有了雏形。

连宣传文案也弄了几套。

现在,就等正式启动了。

当然,启动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这项目涉及到的内容太敏感,也太大,最起码得向相关部门打声招呼甚至请求一些批示。

这个任务,普通员工可就完成不了了,连张海洋也没办法。

张晓颖这个总经理都差点意思。

只有徐杨亲自出马。

在一周前,徐杨还没有相关人脉。

但现在,他有了。

他做新生代表最大的好处就是认识了那位教育部门的准大佬,拿到了人家秘书的电话。!--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