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签约(2/2)

好笑好玩又足够深刻。

可惜出来的早了点,当时的观众们还不太能get到感觉。

如果搁在十年甚至十五年之后,这电影肯定能封神,反正在徐杨眼里,比囧系列后几部更有意思。

当然,他想到的是身居高位的那些人,在受到奉承时的心态。

会不会和此时的他一样,一边心生鄙夷一边颇为享受?

享受着享受着就陷了进去。

这还只是一泡茶呢。

如果是其他好处……

比如说那电影中的钱、色等等,一般人还真扛不住,再坚定的意志也经不起水滴石穿一样的腐化,能抗拒这种腐化的办法只有一个,直接远离这些,不给那些人施展手段的机会。

当然,他一个私企的董事长,不用太在意这些。

而且他本人就是万一这套的高手。

重生前,他就没少拍马屁,拍上司的马屁,拍顾客的马屁,效果都挺不错。

现在,他这个地位,这个财富,已经可以做到无视绝大部分马屁了,仿佛学了一个无视普通攻击的天赋。

所以,茶过三巡之后,他直接和刘爸谈起了签约刘呆呆的事儿。

因为知道刘爸的德行,所以也不废话,只要谈签约年限、收入分成、双方责任义务等内容。

不出所料,刘爸几乎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好好好,徐董能看上呆呆,是呆呆的福分,尽管签,相信呆呆在徐董手下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徐杨都无语了。

这人,实在卖女儿吗?

而且,他怀疑刘爸根本没听清楚他刚才说的那些条款,就等着签约呢。

碰上这样一个不靠谱的老爹,难怪刘呆呆最后会嫁给吴起龙那个大她十五岁的老男人。

可没办法,签约这事儿还得刘爸出面,刘呆呆毕竟还在上学,虽然在法律层面已经成年。

所以,徐杨更不磨蹭,直接带着刘呆呆和刘爸去找贾玉玲。

就在他的小四合院里,简单的签了大碗娱乐的第一份经纪合约。

合同还是在四合院外边的小复印店里打印的。

至于大碗娱乐。

刚注册,甚至还有一些手续没有办完。

至于什么办公地点、财会、法务、经纪人等标配,更是连影子都没。

整个公司里就贾玉玲和徐杨这两个光杆司令。

哦,现在多了个小兵。

刘呆呆。

贾玉玲对刘呆呆印象不是很好,偷偷的跟徐杨讲:“这姑娘能演戏吗?我怕她连跳舞都不太合格。”

确实,舞蹈对表情的要求也很高,不是只做动作就行,还要求表情要跟上整体氛围和舞蹈主题,细节方面还得跟着具体动作进行变化。

经常看舞蹈表演的观众很容易就会发现,那些领舞的表情,基本上都比跟舞们更丰富。

好的舞蹈演员,在表情和眼神这块,比许多好演员更强悍。

而刘呆呆幸亏学的是芭蕾舞,对表情和眼神的要求不是很高。

要是学古典舞、民族舞,可能一辈子都拿不到北舞的毕业证书。

但现在,有徐杨的掺和,有贾玉玲的教导,刘呆呆就算无法成长为演技超神的顶级演员,也一定会比重生前那个要啥没啥的刘呆呆强好多。

签约完成后,刘爸不做停留直接刘凯,把地方留给徐杨、贾玉玲以及刘呆呆这三人。

刘呆呆有些兴奋:“徐大哥,玲姐,什么时候开始?”

徐杨笑了,“不用着急,有你叫苦的时候,你的短板太多,就算补习班里,也能学到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想有进步,没有必要实战更高效的了,你要是有机会,可以跟你玲姐学学相声,学相声可以锻炼你的台词功底,要是能从你玲姐这儿出师,你在台词这块就不用操心了。”

贾玉玲也笑道:“真是真的,我学相声这么多年,啥都没学会,就学会了耍嘴皮子,哈哈哈。”

其实,学相声不只是可以练习台词功底,还能积累表演经验和表演素材,更能提升思维反应能力。

贾玲一直以情商高而著称,面对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都能风趣幽默且及时的做出回应。

为啥?

练出来的。

相声就是做这个的。

同样,舞台剧也有一样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贾玉玲、郝建这一批说小品、演舞台剧的喜剧演员们可以在娱乐圈占据大半江山的主要原因,各方面能力真就实打实的吊打几乎所有的同年龄段的同行。

当然,喜剧很锻炼演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喜剧这玩意儿的好坏非常清晰。

演得好,观众就笑。

演得不好,观众就不笑。

不用看什么数据票房口碑之类的东西,演员自个儿在台上就一清二楚了,一句台词、一个包袱出来,效果立竿见影,演员第一时间就心里有数了,只要肯用心吸收教训并改正,自己就会催着自己进步和成长。

说的直白点,都是逼出来的。!--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