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欲上秋千四体慵(2/2)

“好上手利润也高的那种,最好比较稳定,不用到处乱跑……”

“要求还不少呢,不过还真有,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老板请讲。”

“开饭店。”

“能行?”

“当然。”

“怎么做?”

“下课后再谈。”

“遵命,”周欣欣开开心心的点头,跟着又道:“还有个事儿要跟你商量商量。”

“啥?”

“勤工俭学这块,咱们班有好几个也想去羚羊科技实习,但能力又差了点意思,新生嘛,你知道的。”

“兼职的活儿多的是,但专业的就别想了。”

“行,我问问,如果愿意做跟专业无关的兼职,就给他们报个名,要是不愿意就算了。”

“你这个班长倒是尽职。”

下课之后,周欣欣直接黏上徐杨,可比胡杨大胆多了,一点也不在乎其他人的目光。

“老板,说说开饭店的事儿,大干一场还是小打小闹?”

“那要看你了,你想做小而精的高档餐厅,还是想做能开连锁店的的大众餐厅?”

“emmm,大众餐厅吧,规模做大了肯定更赚钱。”

“但这个管理上难度很高。”

“我慢慢做。”

“行吧,给你几个选择,大众餐厅这块,最大众的一定是火锅、拉面、早点这些为主,全各各地都有大量的消费者,口味也能得到用户的认可,你想做什么?”

“当然是火锅了,”周欣欣两眼放光,“我从小到大最喜欢吃火锅。”

“我也喜欢,但以后做火锅的会很多,想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你觉得可以从哪里入手?”

“服务和质量?”

“太宽泛,知道海底捞吗?”

“嗯,以服务著称。”

“没错,但他们只做服务,虽然也赚钱,但市场上可容不下第二家海底捞了,就算你可以抢了海底捞的市场份额,依然跑不了一顶抄袭的帽子,所以,得从其他地方入手。”

“那就质量和价格?”

“再具体点。”

“较为昂贵的食材和超出快餐店消费水平一截的价格,”周欣欣眼睛发亮,“用市场上稍微奢侈一点的食材拉开和其他同行的档次,价格定的稍微高一点,但又在普通人的接受范围内,用一句时髦话来讲,就,就是……”

“轻奢品。”

“对,轻度奢侈消费,天天吃肯定吃不起,但一周吃一次,一个月吃个三两次,得让他们吃的好的同时还能吃出档次感,可以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就像小时候吃肯德起金拱门那样。”

“……现在的肯德起和金拱门,在很多孩子眼里依然是奢侈品,不过在首都,你这个思路确实是对的,”徐杨赞许的点头。

他是真没想到,周欣欣还有这样的商业思维。

虽然有他引导的结果。

但能第一时间想到并且概括的这个准确,也挺难得。

当然,说穿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做生意嘛,本来也不难。

难就难在持续盈利这块,难就难在如何把简单的构想做成现实。

就说做餐饮这块。

全国有多少人在做餐饮?

多不胜数。

而且基本上是个在餐饮行业里打拼过的都知道做连锁店很赚钱,而且看上去开连锁店也不算太难,但真正能做起来的连锁店偏偏却就那么几家。

不是做不起来,而是根本就没做,绝大部分餐饮人的连锁梦都停留在空想阶段。

实际上,如果真的勇敢的尝试一下,未必就做不起来。

但绝大部分餐饮人连尝试都没有尝试。

原因也很简单。

缺钱。

缺乏管理连锁店铺的经验。

缺乏与更大规模同行竞争的勇气。

一个普通的饭店老板开连锁店,徐杨开连锁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等级的操作,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加入没有徐杨,周欣欣就算想到开饭店,估计也只敢开个小的餐厅尝试一下,先积累经验。

但有徐杨兜底,周欣欣上来就是连锁店,胆子大的很。

当然,胆大也是个优势。

03年不是83年那会儿,但也还有傻大胆们的生存和成长空间,因为国内的经济在快速复苏,胆子大点,豁出去就有机会搭上顺风车大赚一笔甚至踏上人生巅峰。

周欣欣就具备这样的素质。

然后,俩人又仔细交流一番,商量具体的操作事宜。

包括成立餐饮公司。

以公司的形式去运作餐厅,走更高层次的商业化,摆脱传统餐饮饭店的的店老板加伙计合伙儿赚钱的模式,走管理层——地区管理层——店长——普通员工的模式,理论上,哪怕是个最普通的洗碗工,也要跟公司签订正式的雇佣合同,更拥有晋省的空间和渠道。

而不是走时下最流行的横向发展加盟模式。

所谓横向发展加盟模式,就是若干年后依然玩的很多的网红奶茶店加盟模式,弄一个品牌出来,做广告吸引投资人在全国各地加盟开店,赚的是加盟费。

而标准化的连锁模式则更像一个真正的公司,总公司就是总部,每一家分店都是分公司,财务、人事都是半独立的,规章制度、价格、食材运输储存都是由总部统筹安排的。!--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