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曹孟德借兵破贼(上)(3/5)

“干愿闻其详。”

曹操说道:“我告诉你个好消息。”

“曹公,什么好消息?”

曹操收回手指,端起茶碗,抿了口水,笑道:“元才,你知道的,我与王文都是旧识。到太原郡以后,我就与他秘密地通信来往,想要说服他,帮助你我共灭白波黄巾。”

“这我是知道的,但他不是因惧杨奉、李乐、西河白波诸贼,而至今未有同意公之所请么?”

曹操抚须而笑,说道:“他现在同意了!”

“同意了?”

曹操说道:“我前些天又给他去了一封书,总算说服了他,他已愿意与你我联军,一起歼灭肆虐河东已久的李乐、韩暹、胡才诸贼,及南匈奴去卑所部!”

“此事当真?”

曹操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书,叫堂上侍吏转递给高干,说道:“元才,这就是文都给我的回信,你看看。”

高干接住信,展开观阅。

“王文都”何许人?此人名叫王邑,“文都”是他的字,北地郡泥阳人,现为河东太守。

北地郡,属凉州,曹操是兖州沛国人,两郡远隔两千余里,却曹操怎么说他与王邑是“旧识”?

原来,这王邑家是凉州本地右姓,少年时他尝师从弘农刘宽。刘宽博学诸经,号称“通儒”,乃宗室名臣,后曾被拜为朝之太尉。曹操家虽非清流士族,然亦本朝之上等贵族也。打小,曹操就常住洛阳,故与刘宽相识,并从刘宽这里,也就认识了王邑。

——却贵族、士族子弟,到底非是黔首、寒士能比,虽然远隔数千里外,犹能有旧交故识,而且他们的旧交故识,大多非尊即贵。这要换个出身不高的人,只怕是八竿子也和王邑通不上书信,然曹操却就在能离开兖州,远到陌生的太原郡后,与邻郡的长吏王邑迅速搭上关系。

王邑的回书,果如曹操所称,真是答应了曹操“联兵共讨李乐诸贼”的建议。

高干看罢,又惊又喜,说道:“这、这……,曹公,王文都怎么肯改了主意!”

“说来也简单,我在给他的去书中,给他阐明了当下的形势,告诉了他,‘而今实乃攻灭李乐诸贼的绝好时机’,王文都此人,我素知之,刚强之士也!他对李乐诸贼早就是忍无可忍,以前只是苦无时机,於下时机到了,他自然也就改变主意,肯与你我联兵共击李乐诸贼了。”

高干问道:“曹公,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一个,就是刚才我对你说的,现下李傕诸贼无暇旁顾,杨奉必难以如此前那般,得李傕增兵来救李乐等和西河诸贼;再一个,贞之所部已入据河南尹,接下来,即使李傕等贼打败了马腾、韩遂,他们转过头,首先要对付的也定是贞之所部,也就是说,只要能抓住眼前的此个绝好时机,把河东郡重新真正掌握在手,那么随后,王文都也无须担忧李傕、杨奉对河东郡的反攻,且他还能够坐河东而观两虎斗,从中谋取利也。”

高干知道曹操有谋略,听完曹操的这段话,却是对曹操的谋略有了新的认识,越发佩服,兼起忌惮,翘起拇指,赞道:“高明!高明!公此说辞,高明至极!”

“我这亦不能算是说辞,都是实话。”

高干问道:“公言可行有二,王文都肯相助我军是其一,其二呢?”

“其二,便差不多是我适才所言了!”

高干说道:“曹公是指杨奉?”

“不错,之前不南下河东,我之顾忌在三点。一则,不熟河东情形;二来,杨奉与西河白波会驰援李乐诸贼;三者,弘农郡的段煨、杨定、张济诸部也可能会驰援李乐诸贼。

“但是现下,前两点已经无须多虑;弘农郡的段煨、杨定、张济等部,如今也因为徐荣、程普的兵入洛阳,势必亦难来援。既如此,我军南下河东之敌,就只剩下了李乐等贼和西河白波诸贼,我又复有何惧哉!”

说到这里,曹操顿了下,目光炯炯,看着高干,把手掌往案一覆,笑道,“灭之,如反掌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