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办法(3/5)

梁末帝朱友贞没有他爹的威望,又有河东外敌,收权极其困难,因此对这些藩镇的态度就是姑息,只要不投敌即可,但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

“洛阳之事,你们已经知道了,有些事情不能再糊弄下去了,可有解法?”邵树德问道。

“大王,若罢废忠武军,赵氏很有可能造反。”谢瞳说道:“虽说忠武军深处河南,最终会被灭,但大王扪心自问,易地而处,你会不会反。”

邵树德认真地以武夫的角度思考了一下,道:“哪怕只有三千兵,我也会反。外联杨行密,内部拉拢长期以来累积了许多不满的老将。唉,中原这些藩镇,就是反骨太重,还不如京西北诸镇。”

“京西北诸镇,那都是神策军系,朝廷控制得较严,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谢瞳笑道。

简而言之,关东藩镇没有沐浴在圣人的光辉下,没有敬畏,不够顺服,骄兵悍将太多,河北藩镇就更不用说了。

“大王,其实我刚才说严重了。赵氏不一定会反。反不反这个事,每个藩镇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谢瞳说道:“但有些事不能赌,赌输了麻烦会很大。”

“那你说说现在这些藩镇,哪些会反,哪些不会反?”邵树德问道。

谢瞳支支吾吾,只是道:“此事不能一概而论。”

邵树德笑了笑,知道谢瞳不敢随意得罪人,便放过他了,道:“地连敌镇者,容易反。军士桀骜者,容易反。野心奇大者,容易反。罢了罢了,说说这事怎么处理吧。”

“大王,处理赵岩只治标,不治本。问题始终存在,还是要解决。”谢瞳说道:“藩镇割据百又四十年矣,但在丧乱以前,除边郡外,内地并无节度使。便是丧乱以后,关西一带,也只有边地设了京西北八镇,若无吐蕃威胁,这八个藩镇都不会设。关西老人,还是愿意接受别的替代方案的。”

“什么替代方案?”邵树德问道。

“封诸王或王功臣,但崇以爵等,食其爵封。”谢瞳回道:“国朝有制,设爵无土,署官不职。正一品亲王食封万户,从一品郡王食封五千户……”

当然,这个数字是理论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