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2)

顾立春笑道:“干事算个什么,你要来,你也能当。”

李树摇头:“就算我能当上,也干不了你干的活。你的事我听我爸说了,我爸都夸你厉害,那么大的场面你一点都不怵,还把别人都驳倒了。”

顾立春问道:“李叔最近怎样?”

李树道:“还那样,就是特别忙,整天不着家。”

顾立春他们一共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把二百多亩地的苜蓿种上。种苜蓿的时候,他顺便把去年搜集的各种野菜种子也撒在了猪场附近的荒地上。

另外,顾立春为改善猪场的住宿条件,还在四周种了一圈有香味的花,

什么金银花、茉莉花、迎春花、月季花,有什么种什么。那些职工家属们,听说顾立春要种花,也纷纷把自家收藏的花种拿来。

种完苜蓿后,农牧科除了齐科外,都累得瘦了几斤。

歇了一天,顾立春又开始安排猪场的活儿。猪仔们快来了,猪圈得打扫消毒,得去准备麦麸、玉米面和饲料。

3月初,第一批猪仔到了,一共150头。猪仔看上去不太精神,一个个蔫蔫的,个头也不大。顾立春一问才知道,这是其他分场挑剩下的,他暗骂了一句。

猪仔一来,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分猪舍,喂食,还得把几头精神头差的小猪挑出来,放到单独的猪舍,先观察几天,看看是不是生病。免得生了病传染给其他小猪。

好在小猪们只是精神头不好,并没有生病。猪场的人像伺候祖宗似的伺候着小猪们。他们精心照顾,舍得喂料,再加上有顾立春偷偷地给猪仔们加好料,一个星期后,猪仔们就精神起来,在猪舍里拱来拱去,一到饭点就哼哼直叫,大家见状也终于放下心来。

十天后,第二批猪仔又来了。这一批比第一批还略差些,但大家有了经验,心里有了底气,也不再抱怨,慢慢地把它们调理过来。

3月中旬的时候,又送来了一批小猪,三批小猪加一起一共六百头。

这段时间,猪场的人都提着一颗心,猪仔刚来时是最容易死的,往年都是这样。

3月中旬到,月底死一批,四月初再死一批,过夏天又死一批。连续几年如此,本来,总场打算取消五场的养猪指标,若不是去年顾立春接手猪场打了个翻身仗,今年就没有这六百头猪仔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猪仔们几天一个样儿,猪场们的荒地上也渐渐有了变化。先是地面上有了星星点点的绿意,接着是成片成片的绿,苜蓿长出来了。

本来顾立春还担心他们播种得太早,他记得资料上说,苜蓿一般是三四月份种,他看今年天气暖和,二月底就种上了,看来他赌对了。

苜蓿长出来后,顾立春领着陈洁他们去检查生长情况。果然,如他事前所料,种子撒得不均匀,有的太密,有的太稀疏。几人商量着,准备等下雨后,间苗和补苗同时进行。那些需要间苗和补苗的地方都插上红旗做标记,不然这么大的地方怎么去找?

几个人分头检查,包里装着一捆小红旗,一路标记下去。

当贵如油的春雨飘洒到农场上时,他们这个小队便披上雨衣,挎上篮子,拿着铲子开始出发。

下雨的这天是个周末,农场的那帮孩子刚好在家,他们种上苜蓿后,心里还时不时惦记着,刚好有人带头,这帮孩子便冒着雨跑过来苜蓿出芽没有。一见到顾立春他们在地里劳动,便也跟着一起来。这下呼啦啦来了几十个孩子。

因为种苜蓿他们参与了,所以他们特别有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大点的孩子还教育小些的孩子:“这苜蓿可是我们辛辛苦苦种的,你们都小心点,别踩坏了。”

“说你呢,说你呢,一看就没经验,跟着我学。”

……

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帮着拔苗补苗,忙了一上午,顾立春请他们喝了野菜疙瘩汤,孩子们一脸满足地散了。

下午,顾立春陈洁他们还得继续劳动。

三天后,补苗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一场春雨过后,苜蓿长得飞快。荒原上像铺了一层绿毯似的,绿茵茵的,看着令人心生欢喜。除了苜蓿后,荒地上还长出不少野菜,荠菜、马齿苋、野苋菜、车前子等等,是样样齐全。

猪场的人割下鲜嫩的野菜和青草拌在猪食里喂猪,像荠菜和苋菜这些人也能吃的,他们就挖回来加菜,野苋菜用蒜和香油凉拌着吃,也可以用掺着油渣包包子吃,而荠菜的吃法就更多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猪场附近的荠菜长得比别地鲜嫩水灵,引得农场里的家属们成群结队地过来挖,陈洁用荠菜包的饺子和包子,获得大家的一致称赞。

大家都好奇陈洁的厨艺为什么那么好,后来听她讲起小时候的经历才明白,她十四岁以前一直在老家生活,先是跟着妈妈,妈妈去世后跟着奶奶,之后才被接到城里。也正因此为,她被弟弟妹妹们嫌弃,说她是土包子,上不得台面。大家听罢,愈发喜欢和心疼这个身世可怜的姑娘。陈洁与大家相处融洽,性格越来越开朗,时常说她来农场来对了。

苜蓿长势很好,猪仔们也没有生病,顾立春的生活整体平静无波,但随着苜蓿越长越好,也引来了一些麻烦。

他们五场没有养牛,但其他分场养的有。近些年,农场里的荒地和草原被大量围垦,好多地方土壤沙化,草场大规模退化,他们放牛都得到很远的地方去。现在五场几百亩地的苜蓿长出来,那些放牛的自然是蠢蠢欲动,既然附近有草场,谁愿意舍近求远?

于是这些人纷纷牵着牛羊来放牧,要是少量的还没事,但是大规模的放牧,对苜蓿的伤害就很大。顾立春让人竖了很多牌子写明这是五场种的经济作物,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放牧,那些人都装作没看见。农牧科的员工前去各场场办交涉宣讲,人家表面上答应了,背地里该怎样怎样。

吴胖和赵高他们气得不行,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巡逻,见人就轰。

这天中午,顾立春正沿着荒地散步,脑子里想着这些事,他得尽快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顾立春正想得入神,吴胖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远远地冲着顾立春喊道:“顾哥,上次沼泽地那姑娘来了,她认出了我,哦对了,三场的人想跟你谈谈。”

顾立春先是一怔,随即想起来沼泽地的姑娘不就是陆静静吗?正好,早该见见她了。

顾立春坐上吴胖的自行车,两人一起过去。

顾立春终于见到了陆静静,跟她一起来的还有一男一女,男的四十多岁,中等身高,看上去很是干练。那女的约有五十多岁,虽然面容沧桑,衣着破旧,但看其举止气质,应该是下放农场的专家或是教授之类的。

顾立春打量着依偎在女教授身边的陆静静,陈禹没有说错,这姑娘是很好看,她大概十六七岁,身材苗条,面容白皙,一双眼睛又黑又亮。

顾立春在打量他们三个,对方也在默默地观察着他。

那个干练的中年男子先开口:“你是顾立春同志吧,我是三分场牛场的负责人周墨,这位是关英华同志,我们今天来一是感谢你们上次帮静静的事,二是跟你商量一下关于苜蓿的事。”

关英华拖着陆静静上前给吴胖道谢,吴胖被弄得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说道:“别谢了,不算啥,我本来就爱揍人。”

陆静静怯生生地跟吴胖道谢:“吴、同志,你是个大好人。”

吴胖先是点头,接着又摇头:“你说得对也不对,我有时好,有时不好。”

陆静静倔强地道:“不,你就是好,你打坏人。”

三个人听着两人的对话内容,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顾立春面带微笑地转向周墨和关英华:“两位老同志,这里离猪场不远,要不,咱们进去说话?”

周墨看了关英华,关英华笑道:“老周,你进去跟小顾同志说吧,我跟静静在外面等你。”

顾立春见他们不想进来,也不勉强,让吴胖把他们领到猪场外面的草棚下面坐下喝水谈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