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岂是儿戏(2/4)

张郃一年所得,可想而知。

生死之交,马超亦不客气。家中楼院,无可安置。遂交由张郃领入军营。权且栖身。待马超出仕,再交还不迟。

楼上蕃邸大秦锐士之事,稍后亦为秦后所知。遂遣人入军营一见。个中详情,不足为外人道哉。马超之所以高价贩来,除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亦有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之意。只需有一技之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蓟王自当乐见其成。

诸如马超,并西林少年。蓟国千六百万民,若人人皆为主人翁,涓滴成海,其利之大,无从估计。

一言蔽之,终有增益。

蓟国四百城港,鲜活民生。所堆砌出的繁华鼎盛,万千机遇。单从马超,便可窥见一二。

此便是,文明之力。

安置好大秦锐士。张郃并马超等人,遂相约一聚。

楼桑客舍,春晖包房。

“闻大哥积功,距擢升校尉,不过咫尺之间。却不知,究竟何所差?”席间,马超问道。

“独差先登之功。”张郃答曰。

所谓先登之功,便是指攻城首功。如先前,张郃曾随王傅黄忠,强攻杨氏县。时黄忠凭一己之力,毙黑山贼大小渠帅,三十九人。便是先登之功。

平心而论,张郃若非年幼从军,未得保举。否则,当如文聘,校尉出仕,轻而易举。时为护老母周全,早日迁居临乡,张郃先行从军,积功至军司马。若要受封校尉,唯有军功服众。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然,所谓有得有失。张郃久经沙场,百战宿将。且与蓟国诸校,尤其蓟王二位义弟相熟。时常被借调,随大军南征北战。功勋积累足够。唯差先登首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