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 国家无事(2/3)

取名用字,皆有深意。“舩”,可拆“公”、“舟”二字。公家之舟也。公家,犹公室。先秦时,言指诸侯王国。《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取来一用,正当适宜。

都尉阎行,携绣衣吏,送至宫门。

少府中书仆射蔡琰,殿前相迎。

入灵辉大殿,蓟王已恭候多时。荀彧,趋步近前,伏地行礼。

蓟王以礼相待,请入西席。西为右,右为贵。

谓“君子不夺人所好”。荀彧虽出司空幕府。然却非孟德私臣。侍奉甄都天子,蓟王又岂能,徵辟天子之臣。

诚然,蓟王无难事。譬如一亿主簿李文优。彼时,蓟王一掷千金,与先帝豪赌,三百六十人平西域。唯有所求,便是博士李儒。先帝遂命李儒,殿中认主,改换门庭。稍有崭露头角,留香主簿,“贾李和优”。十载弹指一挥间。今为幕府左丞,位同九卿。如中丞贾诩,得享万石高俸,指日可待。

故时人皆以为。荀彧若投蓟国,天下归心矣。

殿中坐陪,皆是肱股重臣。国老荀爽、右丞荀攸,荀氏家门,自不例外。

门下属吏,少府女官,分居内外,陪坐侧席。

君臣同殿而食,其乐融融。

稍后,再言公事不迟。

西宫增成殿。

增成署长融漓,自南宫披香殿返。循例,王宫诸事通禀,皆出少府条陈。先呈北宫瑞麟阁,再由阁中女官,分门别类,传抄各宫。后王宫增至九重。大殿众多。遂各自开署。条陈毋需先入瑞麟阁,直抄各署即可。

“禀太后。越骑校尉已行。掖庭令,病卧不至。”

“鲁相如何?”王太后,不置可否。

“尚未可知。”融漓答曰。

先帝神应,二侯存疑。如今,天下皆知。无可隐瞒,无从遮掩。王太后焉不知事大。蓟王洛阳自行,牵连甚广,兹事体大。其中隐秘,唯贾文和,一人可知。贾文和,又乞传召,毕岚、曹冲、宋奇,三人当面对质。此三人,必牵扯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