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河湟谷地的规划(3/3)

谁动他们的田,那他们就敢拼自己的命!

那将来等到了青海那边打起来,这些百姓才会有几分迫切感,会与游牧民族抗争。

毕竟河湟谷地这里还能种田,但上了青藏高原,就算是地球平均温度上升,那也不可能让那里能够种田啊,至少这接下来一千多年的时光里面就别多想了。

李泰则是继续道,“随着第一阶段稳定下来,那当地人口应该会有所恢复。

尤其那些逃到山里的百姓应该会从山上下来,到时候这鄯城的人口应该能够恢复不少。

随着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得人口会逐渐变多,甚至多到鄯城未必能够容纳下,那鄯城本身的耕地就不够用了。

这个过程应该会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那就必须要执行第二步了!

那就是对鄯城周围的坡地进行开发,需要制造梯田。”

“既然这件事情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要发生,燕王现在谋划是不是太早了?”

听到李泰的话,袁天罡忍不住开口,出于本能的,他感觉有几分心血来潮的危机感。

“正常情况的确如此!”李泰没否认袁天罡的话,靠百姓自然恢复,那自然二十年起步。

毕竟人口这种东西哪怕是古代,想要恢复起来也至少需要十五年,才真正能让孩子成为劳动力,现在这里打了一场,等恢复等个二十年也正常。

“那燕王认为会出现特殊的情况了?”袁天罡听到李泰的话语,却是反应了过来。

“也许朝廷会充实边疆呢!”李泰笑了笑。

虽然现在的朝廷肯定不会充实边疆的,但等到吐蕃冒出来了,河湟谷地的地利意义不需要自己多说,朝廷也会清楚,多少会向着湟谷地迁徙百姓,让这里成为对抗吐蕃的后勤基地。

而河湟谷地能承接多少百姓,基本上就决定了朝廷能迁徙多少百姓过来。

实际上除了朝廷会迁徙百姓过来,李泰也有意让这里吸纳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完成从牧民到耕农的改造。

所以想要发展一个地方规划肯定是要提前做的,至于缺少的人口,随着当地的发展,自然而然会对周围的地区形成一定程度的虹吸效应。

“所以袁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来帮这个忙!”李泰对袁天罡笑道。

袁天罡的脸色变了变,苦笑道,“燕王,您想要我做什么?”

“就是带人去鄯城周围山峰都攀登,去看看哪些地方的山坡适合改造成坡田或者梯田。

把这些地方标注起来,制定初步发展计划,这些地方会作为鄯的第二步开发方向!”

李泰说到这里,觉得不能太过分了,便是又拍马屁道。

“毕竟您的风水之能,大唐无人能级,除了您,我也实在找不到其他人了!”

“燕王,您实在是太恭维了!”袁天罡感觉自己当初就不该答应李泰过来河西!

“等到这周围能开发的坡地都标注出来后,那就到达第三步了!”李泰道,“到时候就需要继续拜托袁师了!”

“还有?!”袁天罡听到李泰的话语,脸色却带着几分哭笑不得,

“燕王,您的计划是不是太久远了,等到坡地开发出来,少说二十年过去了吧!”

“这准备工作最好现在就开始做,那就是记录湟水的水纹记录。

等到鄯城发展到瓶颈,那就需要以湟水为根基,进一步均衡发展整个河湟谷地。

而想要全面发展少不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对湟水的疏导。

所以湟水的水纹记录,最好现在就开始做,到时候真的要做那也不会困难!”

李泰伸出拳头握紧说道,“总而言之,我们要让湟水谷地,成为整个西北的粮仓!”

“燕王……要不把我儿子找来吧!老朽的筋骨,经不起这般折腾!”袁天罡苦笑着说道。

/129/129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