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泰缺人中(4/5)

虽然说每一个州县也就只是有两三个特产,但这么多州县全部都走过,并且找出了可以食用的特产,这是不容易的。

而李泰则继续道,“派遣专业人员去农学社中,专门研究这些当地的特产,慢慢培养当地的市场。

我们不是商人,不需要去争夺一时营利,把这些根基打好,等到将来王真儒的把高速道路修建到他们那里时,就是当地特产一飞冲天的时候。”

“遵令!”吕才听到李泰的话大声应答,他就喜欢魏王这种未雨绸缪的布局。

而不是见到了什么来钱,直接就匆匆忙忙的让某一地直接全部都种什么。

“其次随着道路桥梁的大量修建,尤其每个最有点所建立出来的驿站,我觉得我们要开始缺人了!”李泰看着吕才道,“洛阳学府的学员,能够抽调多少人?”

“洛阳学府的学员,从明年开始才算完成的学业,应该能够抽调两千于人,以后会逐年增加,不过最多应该不会超过六千人。”这时候的吕才却也说道。

“抓紧这方面的培养吧,不论类似津口的驿站,还是增加的副食品与特产品的开发,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才行。

尤其医学上,我明明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流向医科,但总感觉每年医科人员总之不够。”

李泰很是不理解的按了按太阳穴。

自己现在不要说按照整个中原为整体去规划,单单是以河南道为整体进行规划。

李泰便发现自己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人才,根本就填不满这一个坑。

单最简单的农业种植就把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给侵占了大半。

但没办法,哪怕李泰清楚的知道这方面是无底洞,但应该投入还是要投入的。

因为这东西就是根基,是蓄水池,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是负责给整个工业兜底的存在。

如果吃饭问题不解决,那么什么问题都不可能解决的了。

就算是某个大国,是没有遇到过经济危机吗,不是的,经济危机是遇到过的,甚至遇到了不仅仅是一次两次,但每次遇到了危机,都是靠着农村兜底,才完成了经济危机的软着陆。

靠着广大农村海绵般的吸附力,硬是在城市遇到危机时,起到缓冲,甚至兜底的作用。

而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自己也没弄什么工业化,所谓的工业化也绝对不是建造一个蒸汽机,挖掘几个矿场,那就实现工业化了,那是纯属自欺欺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