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新的驰道(3/5)

对这个改封,一部分朝臣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微词,但现在,比较起李世民终于选择不看起居注到底只是小事,到底也是认下来了。

而李泰看着这风波平息的七七八八,总算松了一口气,而自己则找上了李世民:

“阿耶,青雀恳请修建一条长安到洛阳的驰道,用于运输物资之用!”

好吧,真实的原因是,修建古代的这么座万象神宫的时间有些太快了。

原本李泰以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实际上在王真儒开了自己的天赋后,每天日以继夜的三班倒工作强度下,看着整个万象神宫就这么蹭蹭蹭的增长。

李泰估摸着这座工程在年底时就能完工。

李泰必须要尽快的给这些徭役安排好下一步的工程,否则工人若无所事事下来,就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洛阳到长安的驰道,就是李泰盯上的目标。

李世民倒没想到李泰一大早的过来找自己居然是为这事,沉稳道,

“你想复制你在河南道弄出来的那一套的驰道?”

“嗯!”李泰点头道,“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关东的物资汇聚点。

而长安虽处关中,但却是我大唐首都,随着人口不断攀升,需要调度的物资越来越多。

若现在不先做好准备,那将来很可能会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

一旦出现灾厄天气,怕是长安会是饿殍遍地。”

李世民听着李泰的话不由苦笑,说实话,李世民有的时候觉得李泰什么都好,但真的说起来,就是考虑太长远了,长远得让李世民都觉得有几分莫名其妙。

李世民思索着,对李泰道,“以农业学府在长安不断的改良耕种,百姓不断的开拓荒地,难道还不够我长安百姓食用?”

“耕种改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小麦已在关中普及,想要再进一步改良,怕需要常年累月才能迈出一步来。

至于百姓不断开拓耕地,但关中平原到底有限,纵然就把周边山峦的耕田耕田算上,是否能养活百万之数的百姓,却也是个未知之数。”

李泰解释道,“但大唐首都将来肯定是会超过百万人口,因为从萧梁的建康城开始,便是出现了百万人口的都城,前隋也如此。

我们大唐恢复足够人口,也注定了长安必然会成为人口百万的城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