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舍我其谁(4/5)

这都一百年前的事情了!你秦德威一个二十几岁的人,怎么还能把百年前的旧事扒拉出来?

逐渐占据了主动的秦德威质问道:「当今东宫监国,同样又是年幼临朝,与英宗朝相似,援用英宗朝成例有何不可?

先例在前,又怎么能说是我秦德威独自拟定?今日到此,本就该散了!」

屠侨顿时无话可说,大明政治中很多问题都是这样,只要有了先例和成法,仿佛就有了一定合法性。

对屠侨这种缺乏创新能力的传统型官员而言,维护先例成法几乎也是一种本能。

不过说到这里时,秦中堂仿佛刚想起来,宝座上还有个张太后,又转身对太后奏道:

「规矩绝非我秦德威所定下,只是遵循祖宗故法,如今情势近似,故而旧法可以照用,还请娘娘准许!」

张太后很想说一句「不准」,但根基薄弱、差点被宫人羞辱的她似乎承受不起政治风险,而且也完全找不到「不准」的理由。

「可。」张太后只能同意说。

从文华殿出来,秦中堂与其余大臣作别,独自横穿道路,前往对面的文渊阁,留给了别人一个背影。

其他人很直观的深刻感受到,秦中堂当初为什么不争辅政大臣。就这个优越的地理位置,还用去争?

忽然有人对张老师笑道:「张尚书真是手下留情了!」

如果没有张老师阻止秦德威挖大坑,别人当初议论辅政大臣人选时也想不到这出。

然后会发生什么?大家今天在文华殿兴冲冲的确定了辅政大臣的事情,然后出来才发现,辅政大臣在太子周边根本没有办公点,这才叫集体尴尬!直接送脸给秦德威!

秦中堂并不知道别人在背后的议论,拐弯走到文渊阁大门时,忽然背后又有人喝道:「秦德威慢着!」

听声音就知道,又是张老师来说教了。秦德威无奈的和张老师一起走到宫墙角落里,询问道:「老师又有何指教?」

张老师犹豫着问:‘你是不是太贪权了点?

秦德威答道:「譬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我也是这个道理,从不嫌少!

我如果不贪权,那岂不都让严嵩之流贪走了?就严嵩等人那样,把权力让给他们于国于民有何益处?

只有我秦德威才能将权力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别人没有能做得到的!

只有我秦德威知道哪里需要改进,没有权力如何推行?谁又肯听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