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如果世间没有无可奈何的分离该有多好(3/3)

不过他还是道:“你刚才演的层次感太分明了,或者说情绪波动,起伏太大了,约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除非是他在乎的人,他的儿子,这一场戏,是促使他不得不去考虑是否告诉儿子这一切,他的内心必然是纠结的。

他认为自己和抛弃孩子的妻子的存在,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好的。

他说这些话,与其说是想要说服领养机构的人,倒不如说,他其实只是想要说服自己!他并没有真正地接受,自己即将离开儿子的事实!”

莫里沉默了片刻道:“我明白了,我想再试一遍!”

“o!”

其实,这场戏,李易的要求,并不是说一定要和原版的一样,但是他却需要看到的是约翰作为一个即将离开儿子,即将永远离开儿子的父亲的那种纠结,和无助!

这其实是迫使他认清自己的现状的戏!

在这之前,他虽然也开始为儿子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家,但是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急,因为他还有时间。

可是当看到“死亡”,让他不得不清醒,他的时间不多了。

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再去考虑这些问题,可是他却又必须,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因为,萧娜说的没错,儿子现在不需要,但是不代表将来不需要。

说起来很多,但是表演的时候,却时间并不长,甚至可能只是个语气,一个语调的上升,或者一滴在眼眶之中打滚的泪滴,亦或者是一个细微的动作,等等。

他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

《默默无闻》虽然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撕心裂肺,一切都如一条蜿蜒的小河静静流淌--悲伤、无力却又充满不屈的力量。

但是却是有层次感的,只不过,这个层次感,是放大到整部影片的。

所以,他才会觉得莫里的刚刚的表演,有些“过”。

李易希望的是电影在父亲约翰去见每个领养家庭的时候,心境都会出现递进的变化。

从去见第一个家庭,他知道,这个家庭虽然条件很好,但是这对夫妇,并不在意孩子的感受,他们希望可以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哪怕孩子可能未必希望。

或者说,最初的时候,他其实是满怀期望的,认为他自己的离去,对孩子或许是新生。

可是那一刻,他失望了,因为他突然发现,一切并不会像自己理想当中的那么美好。

所以,他开始急躁了。

他的矛盾在于,对儿子,他希望麦克能忘了爸爸,在新的环境里健康平安!

可是同时又希望他能记得爸爸,曾经努力勇敢活着的模样。

这种纠结,是递进的。

电影开始的拍摄很轻松,可是渐渐地就开始变得沉重起来。

而同样的,这也是父子俩,互相了解的递进的一个过程。

到了他见了最后一对夫妇之后,他在餐厅里面和萧娜说的那一番话,这是最后的递进。

因为最后的这一对夫妇,让他彻底地清醒,同时他也渐渐地知道,儿子虽然才三岁,但是他并非什么都不懂。

甚至他的小脑袋里,已经开始懂得了一切。

这让他心疼无比,可是却无可奈何。

所以,他必须做出选择!

李易自己最喜欢的戏,是父子俩同步的戏。

说实话拍着拍着,李易自己就有些自闭了。

因为,越是拍下去,他越是能够感受到这其中的绝望。

电影的镜头有限,所以其实每个镜头都是有寓意的。

从过马路需要父亲提醒到后面孩子主动按铃,从打着伞低头跟在父亲身旁到牵引父亲走过街道,孩子也在默默成长,小心翼翼的为父亲接上一杯水,轻轻的为父亲盖上比自己还长的毛毯……父亲为孩子周密打算让人心酸,孩子默默照顾父亲更让人心疼。这些镜头都是在表达即使父亲什么也不说,孩子也感受到父亲即将离去。

他自己也在心里暗暗感叹,如果世间没有无可奈何的分离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