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各方反应(4000字更新)(2/4)

腾讯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们的掌舵人除了有精准的预判目光外,还十分地小心、谨慎,不会忽视任何一个潜在的威胁。

“马总,你竟然还特意下载了悠信!的确是够小心的。”

张志东抬着头瞅了一眼,看到了小马哥的悠信id名:企鹅帝国。

悠悠的产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足以显示着小马哥难熊熊燃烧的野心。

马华腾很是熟练地点开了通讯录上面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好友,他没有在这个页面上过多逗留,而是点开了最上方的版块——新的朋友。

进入新的页面后,只有很简洁的一个链接——手机联系人。

然后点击进入下一个页面,会出现一个手机通讯录的清单。

这份清单下的用户,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注册了悠信的,你可以直接申请添加好友;另一种是尚未注册的,你可以邀请对方开通悠信。

“悠悠的app产品有不少,但唯独这一款产品,他们放弃了悠悠通行证,而采用了手机号码注册,被通过通讯录导入好友的方式。我相信他们所谋肯定不小。”

这个时代的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尚未意识到对于移动端的产品而言,能扫描并获得用户手机里的通讯录,才是最快捷、最便利的引流模式。

许多人都习惯性地将pc端的通行证模式带入到移动端上,但这绝非最佳方式。

手机通讯录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中,最为珍贵的一项资源。

张志东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说道:“2000年以后,自手机逐渐普及以来,几乎人人都有至少一台手机。这意味着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马上注册一个账号。”

小马哥默默点了点头,说道:“我预感这种模式马上会普及!但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悠悠用这种方式,虽然说是从零开始,但解决了引流的麻烦,因为手机自带地通讯录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为他们的产品进行引流。”

稍作沉吟,他有些担忧地补充了一句:“而我们的qq,就没有这个功能。”

张志东有些明白老板的顾虑来自何处了。

如今的移动端qq,基本照着pc端的功能来复制,然而为了适应手机的系统环境,又将其简化了一下。

但在pc端模式的惯性下,它是没有通讯录好友功能的。

所以你无法通过手机通讯录上的名单,来添加qq好友,但悠信可以这么做。

qq即使再普及,也不会有手机来得普及。后者才是真正横跨各个年龄段的。

“我们可以照着悠信,马上在移动端的qq上添加这个通讯录扫描的功能。”

这便是张志东的第一反应,去完善qq,而不是推出一个类似悠信的产品。

虽然以模仿击败原创一直是腾讯的强项,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看到悠信,便要马上研发类似的产品。

在张志东的看来,悠信的功能和qq存在着不少重叠性,而qq已经是pc端通讯软件当中,当之无愧的霸主,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这个辉煌复制到智能手机的移动端,而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研发一款新的产品。

这个观点,即使是如今的掌舵人小马哥,也没有提出疑义。

虽然,他一度动摇过,是否要推出类似悠信的产品,但这样的念头也只是在脑子里一闪而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