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4章:洛阳殿议(1/2)

!--go--

第0094章:洛阳殿议

秋日的阳光懒懒地照在皇宫的房顶上,灰蒙蒙的天空之下,整个皇宫一片萧瑟。枯黄的杨树叶在半空中飞舞,光秃秃的树干在秋风中随风摇曳。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发出阵阵的悲鸣,告别故乡,向着天边慢慢飞去……

此时的皇宫就象这秋色一般,也是死一样的寂静,宫女们走路也是轻手轻脚,生怕弄出一点响声来,一不小心,就怕会招来横祸。就是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太监们,此时也收敛了许多,连大气也不敢出。

皇宫的正德大殿里,汉灵帝刘宏端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胖胖的脸蛋上透着温怒,两眼紧紧地逼视着群臣。然而,这一次群臣没有退缩,他们全部跪在地上,作着无声的抗争。

这是大臣们抗争的老办法了,汉灵帝刘宏一旦人什么事情做得太过,大臣们也不敢直说,只好大家都跪了下来,恳请刘宏改变自己的决定。可是这次,刘宏还真和大臣们扛上了。

大将军何进、太尉杨赐、司徒袁隗、司空张温、太仆邓盛等朝廷重臣齐齐地跪在群臣的最前面,他们的身后,就是整个朝廷的大臣。他们一个个痛哭流啼,唯有大将军何进边哭边说。

“皇上,豫州刺史王允,临危受命,平定黄巾,忠心为国,实为朝廷之栋梁。所奏十常侍勾结黄巾,互通书信,皆有实据。然十常侍仗着皇上宠信,诬陷王允,致使王允入狱。还请皇上明察。”

原来,豫州刺史王允也是吃饱了撑的,还是在洛阳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太监们与黄巾军有勾结,可是一直没有找到证据。平日里大臣们攻击太监,总是拿不出实据被太监们轻易扳倒,这就让王允多了个心眼。

到豫州上任后,他一面进攻黄巾军,一面寻找太监们勾结黄巾军的证据。可惜他打败的黄巾军都是些小关目,根本与张让等人搭不上界,这让他非常着急,暗地里加紧对张让等人的追查。

张让的家人被黄巾军捉住,给了他很好的机会,只可惜他败在彭脱、黄邵之手,没有拿到那些证据。但是他坚信彭脱和黄邵的手中,一定有张让的亲笔信,因此他才拒绝左丰的要求,想把张让的家人控制在手中。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永久把张让的家人救了出来,而且还抓获了所有的黄巾军俘虏,让他的追查没有了一点的希望。他甚至想到利用永久来控制那些黄巾军俘虏,可是永久很快就把俘虏送走了,他只好另做打算。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张让的家人被永久救出来时,有一个家人因为跑散了而被王允抓到。他如获至宝,大力审讯,终于从他的口中得知张让与黄巾军波才勾结,并有书信来住,而这个家人的手中恰好还留有一封张让的幕僚与波才的书信。王允以为抓到了张让的确凿证据,急忙上奏汉灵帝刘害,企图一举扳倒十常侍。

汉灵帝刘宏接到王允的奏折和张让幕僚的书信后非常震怒,把张让叫来大发雷霆,斥责张让。这些年来,他一直把张让当作自己的心腹,没想到自己的心腹竟然与叛贼有勾结,怎么不令他震惊。

张让顿时吓坏了,急忙搬出自己的拿手好戏,一边急忙叩头请罪,一面痛哭流啼地声称这是幕僚私自所为,自己并不知情,还发誓赌咒要灭了那幕僚的全家,以泄皇上之愤。

也不知道是汉灵帝刘宏真的糊涂了,还是他真的是个弱智,也许这只有上天知道。反正他在张让的一通精彩表演后,停止了生气,还好言好语地安慰起张让来,竟然没有追究张让的任何责任。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小人报仇绝不过夜。逃过一劫的张让马上就开始了其报复行动,他不仅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而且还是个变态的小人,逮住个机会就诬告王允,遂将王允逮捕入狱。

也不知王允的运气好,还是苍天有意从中保佑王允。在王允入狱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竟然遇到了汉灵帝刘宏大赦天下,王允又从大牢里走了出来,而且还得以恢复原职。

然而张让可不是个大度的君子,不杀掉王允,他是寝食不安。眼看一计不成,心中又生一计。就在王允官复原职的第十天,张让又罗列了王允的其他罪名,将王允再一次逮捕入狱,并押来洛阳,准备致王允于死地。

张让为了快速害死王允,命令廷尉对王允进行严刑拷打,百般羞辱,逼迫王允认罪。那些变态的家伙们对于折磨人都是个中高手,把王允折磨的死去活来,企图桥橇开王允的嘴。

可是王允也是个硬骨头,早已把生死罢之度外,他在举所张让的时候,早就料到了会走到这一步,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纵然太监的爪牙们用尽了手段,也没能让王允开口认罪。

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大臣们几番求情,在正德殿里与张让一伙争斗了几次,汉灵帝刘宏也不同意赦免王允。眼看着已经无法挽救王允,太尉杨赐不愿让王允再遭受拷打的痛苦和羞辱,就派人给王允送去了药酒。

“王大人,太尉大人有言:因为你揭发了张让,所以会一月之内再次被捕。张让凶恶无比,阴险难测,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还要再受折辱。”

为王允四处求情的那些属下从事们,都是些年轻气盛的书生,平日里思维敏捷,巧言令色,然而此时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泪流满面。他们也不愿意再看到王允受罪,一同将药酒进奉给王允。

然而王允确实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不扳倒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他是死不瞑目的。他仰天沉默了很久,然后冷冷地扫视了那些从事们一眼,厉声对他们言道。

“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

他把杨赐送来的药酒拿了起来,扔在了地上,朝着昔日的从事们拱了拱手,毅然决然地走出牢房,随着衙役们来到等待他的囚车上,让那些衙役们带着他奔赴刑场。

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群臣怎么能看到王允被太监杀害而不管呢,今天一大早,他们就来到正德殿上,全体下跪为王允求情。而此时的王允,已经被囚车带到了刑场,正等着皇上的圣旨一到,就要开刀问斩。

“皇上,王允得罪十常侍,遭十常侍诬陷。今日杀了王允,恐天下士子寒心矣。”

司徒袁隗是名门望族,在朝中说话素有份量,今日开口为王允求情,并不是他与王允有什么交情,完全是对十常侍的痛恨而已。十常侍权势熏天,逼得他们这些朝廷大臣已无立足之地,不杀他们,恐怕天下士子不得翻身。

“皇上,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既然有人开了头,立即就有人接上。连侍中向栩也大声上奏,把黄巾作乱的罪责全部推到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身上。此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可以看到十常侍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陛下,如今十常侍专政,欺上瞒下,只手遮天,若是没有向张让等人送礼,无论此人多么有才华,势必不能被重用。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地方官员,虽然身居高位却都是花钱所得,并无什么能力。平时只会欺压百姓,搜刮钱财,中饱私囊,使得百姓哀怨,民声载道,所以皇上若要平定黄巾之乱,只需要将张让等人治罪,黄巾之乱自然就会平息下去。”

早在黄巾起事之前,杨赐就上书汉灵帝刘宏,小心提防张角叛乱。然而刘宏根本没有听进去,还免了杨赐的官职。后来黄巾起事发生了,刘宏才想起杨赐的话,得也官复原职。

然而杨赐是个耿直的大臣,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现在群臣都在攻击宦官,他也调转矛头,枪口直指宦官。本来大家都是为王允求情的,现在却成了声讨宦官的大会。

杨赐当然知道刘宏倒官卖官的事情,但是作为臣子的岂敢当面对皇帝进行指责,虽然杨赐是一个忠臣,并且敢于直言,但是也不敢不计后果的当面直谏。所以,杨赐也只能指桑骂槐地攻击宦官,暗中提醒刘宏,却不敢当面揭刘宏的短。

“皇上明鉴,奴才们对皇上是忠心耿耿,杨大人所说之事纯粹是子虚乌有,奴才们从未踏出过洛阳城半步,岂能像杨大人所说那样,这些事情皇上自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还望皇上明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