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名字(2/3)

她其实还有些话想说,靳芳芳前几天找她谈过,想让她自考大学,然后担任徐行和袁雨的经纪人。

她不抗拒考大学,但是却不想去当经纪人,尽管她也明白靳芳芳是为自己的未来好,但是她本能的觉得,做徐容的助理远比徐行和袁雨的经纪人要轻松一些。

最重要的是,就像徐容自己说的,她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一旦他去干了别的,恐怕过不了多久,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就会慢慢消磨。

她之所以犹豫,是出于对徐容的了解,在过去,靳芳芳的建议,除了他所从事的职业之外,他一般不会拒绝。

徐容没察觉到王亚芹的小心思,而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过着蔡添明的生平。

再有几个小时,《毒战》的开机仪式就会在天津举行。

两人到了剧组所在的酒店办理入住之后,徐容便马不停蹄的赶往片场。

到了开机地点,下了车,徐容望着片场,总感觉有点不太对。

在影视行业,他算是半个老人,呆过的剧组也有十几个,但是眼前的一幕却是让他颇为意外。

整个摄制组几乎没人慢悠悠的走路,一个个无论干什么事儿,都是一路小跑,大冷的天,他身上穿着呢子大衣,但眼前的一群人穿短袖、卫衣的占了大半。

观察了一会儿,他朝着居中调度的杜其峰走去,走到中途,杜其峰瞥见他,同样迎了过来,笑着道:“徐老师来啦。”

“导演。”

徐容看着一个工作人员跑到了杜其峰跟前,欲言又止,笑着道:“杜导先忙,我去那边等着,有事儿喊我就行。”

“好。”

走到片场边,徐容手插在口袋里,望着片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渐渐明白了为什么香港出身的影视工作者总是看不上内地剧组。

其他的暂且不论,光是效率就是绝大多数内地剧组难以相比的。

至少以眼下的工作状态论,《毒战》剧组的工作人员的效率能顶内地剧组两倍。

尽管他看不上很多香港影视人的莫名其妙的自傲,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内地影视同仁应当学习的地方。

正在此时,一个穿着短袖的年轻小伙子跑了王亚芹身边,将通告单塞给了她,用粤语说道:“你好,徐老师的通知单。”

王亚芹下意识地接过了,等青年转身离开,她才反应过来那青年说的是什么意思。

“啊,徐老师,你看看。”

徐容见王亚芹面露惊讶之色,接过扫了一眼,沉吟了一会儿,又递给了王亚芹,道:“没什么问题。”

今天的开机仪式只取个景便回酒店休息,等到晚上七点钟正式开始拍摄,计划凌晨四点收工。

主要是医院内逃脱的戏份。

他倒不怀疑杜其峰故意整自己,《毒战》中有大量的外景戏,医院内的戏份是为数不多的室内戏。

而且杜其峰作为银河的掌舵人,和很多文艺气息更加浓厚的导演不同的一点是,他更懂得妥协,即使内心当中当中对他抱有成见,也只能捏鼻子憋着。

“徐老师来这么早。”

徐容闻言,转头望去,看着迎面走过来的一个短发、瘦长脸、颌下蓄着一撮小胡子的中年,犹疑了一瞬,才恍然走过去伸出了手:“尹老师,好久不见。”

尹铸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几乎获得过国内所有的大大小小的话剧奖项,被媒体称为“话剧教父”。

尹铸生苦笑着,道:“徐老师,你骗的我好惨。”

徐容,道:“尹老师这是说的什么话,其实我当时确实认真考虑过,但是最后还是感觉你和我们人艺的风格不合,不得不放弃了。”

去年尹铸生也参加了人艺的艺考,不过在复试时被他刷下去了。

国内的话剧界的称号很乱,比如“话剧王子”、“话剧皇后”、“话剧教父”诸如此类的一抓一大把,一如各个大大小小的话剧奖项。

但是实质上,国内的话剧行业是没有专门的奖项的,那些所谓的奖项,也不过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对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同行,徐容认可的大牛只有一个,焦愰。

两人聊着最近话剧行业的一些新鲜事,曾隔着玻璃有过一面之缘的孙洪雷也赶到了片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