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最后的努力(2/2)

“难。”

魏广德只能答道,廷议结束前,一切皆有可能,他能怎么。

“正甫,你觉得呢?”

张居正又问向殷士谵。

不过殷士谵也是没有多少信心,所以只是摇摇头,表达自己的态度。

“今晚,咱们还是再找那几位好好,再争取一下吧。”

魏广德知道,大家其实心里都没底。

不过事情发展到现在,他们也只能再拼一把了。

“叔大,你是什么想法?”

魏广德没话,可殷士谵却是问向张居正。

“对半吧。”

张居正叹气道:“之前我们做了那么多,现在算算貌似也只得到一半重臣的支持,剩下就看陛下还召集那些勋贵与会了。”

听到张居正这么,魏广德心里一惊。

廷议,其实很重要的还是看皇帝,他召集哪些人参加。

明朝的廷议,每次参与的人员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所讨论的事宜有所调整的,但六部九卿和科道掌印官总是固定人员。

一般来,会根据讨论的事情涉及的部门由六部尚书或侍郎负责召集廷议,而且尚书和侍郎一般是轮流担任召集人。

对于那些需要多个部门联合会议的事情或者权责难以划分明确的事务,往往由吏部负责召集并主持,由有关部门派人参与会议。

当然,皇帝作为廷议的的最终决策者,他有权指定一些特殊人员参与廷议。

虽然这次的廷议主导权十有**会落到兵部尚书郭乾手里,而不是吏部主持,但隆庆皇帝有权决定让哪些勋贵也参与其郑

先前算票的时候,魏广德倒是把勋贵这边算漏了,也不知道最后结果会如何。

希望李春芳、高拱他们会注意到这点,会选择性向隆庆皇帝举荐参与人选。

回到值房继续办公,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消息传来,隆庆皇帝下旨就大同奏议召开廷议,并确定了参加明日廷议的名单。

朝臣连带勋贵共计四十四人,内阁几位阁臣也参会旁观。

仔细把名单过了一遍,魏广德心里也计算了下,依旧是一半对一半,貌似任何一方都看不出优势。

廷议地点被定在养心殿,就在隆庆皇帝起居的乾清宫旁边。

在这里举行廷议,隆庆皇帝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廷议结果,甚至还可以召集参与廷议的官员勋贵问询。

当晚,魏广德又一次来到了工部尚书朱衡的府邸,进行最后一次争取,而其他阁臣此时也都在做着类似的事儿。

经过一番游,魏广德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服朱衡支持大同和议,他依旧坚持取消“互时才能同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