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黄册 鱼鳞册 白册(2/2)

虽然大家都认同这个新衙门的建立,但是细节上却分歧巨大。

王国光认为应该划归户部,在他看来涉及田地之事都归户部管理才对。

而朱衡则明白这是魏广德送功劳给他,自然也是寸步不让。

随后几日,内阁连续召集户部和工部商议新建衙门事宜,最终确定了农植所的设立,挂在工部之下,户部也有监督之责。

农植所设郎中一人主管,员外郎两人及主事若干,各地分所由主事一人主管等等,算是把农植所的框架给大致定下。

不过户部出于节省经费的缘故,要求农植所所建分所需要报户部批准。

但是在决定由谁出任农植所主事时,却是遇到一个麻烦,概因为当今朝堂上熟悉农业的官员还真不好找。

明朝有官身而未授职的官员,其实吏部那边是有不少记录在册的,不过对于这个位置上的人,魏广德提出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要熟悉和喜爱农业,愿意为此奋斗。

他可不想安排个政客在这个位置上,胡乱发号施令。

要知道,农植所既然已经建立,当下的主要任务除了尝试种植御麦外,还要寻找红薯、土豆一类种子。

魏广德现在严重怀疑,他苦寻的东西,或许就在大明境内某地其实已经存在了,只是不被朝廷所知。

就比如之前他在南京看到的辣椒,还有如今在西苑出现在御麦。

农植所一边要种植御麦,一边还要向各地征调各种植物进行鉴别,若非喜爱此行当,怕是会敷衍行事。

“善贷,我看先在朝廷征集一下六部主事的意见,看看是否有人愿意调任农植所,现在朝廷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你不会真要兼着这个主事的差事吧?”

奏疏宫里已经批了,工部也在京城安排好公署,可主事一职迟迟没有定下人选。

值得一说的是,最近一次的朝廷人事任免中,就有升户部右侍郎傅颐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太仆寺少卿董尧封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等等。

魏广德算是完成了对王国光的承诺,安排傅颐执掌南京都察院,而户部也很快上奏漕粮海运的部议,言“万世之利在河,一时之急在海。海道叵测,只宜皆此路以备。自万历元年始,只海运十二万石为则。”

说话的是辅臣吕调阳,农植所衙门已经建立,因为定不下人,所以大小事务实际上是魏广德在做主。

农植所除了拿到京郊一处皇庄做为实验田外,又计划在陕西和福建各建一所,尝试种植御麦。

这也是没办法,京郊左近实在是找不到官田可以划拨给这个新衙门,都已经被豪强权贵分配完了。

魏广德还在犹豫的时候,首辅张居正倒是叹气道:“若是早上几年,马负图倒是合适的人选。”

“马负图?”

吕调阳闻言,头就转向了张居正那里。

“他是我同年,叫马一龙,字负图,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之前授职在南京国子监,他倒是偏好农业,曾广招农户垦种荒地,采用分成制,把收获的一半给佣工,一年后荒地全部得到开垦并取得好收成。

他根据自己的农事经验编辑《农说》,以阴阳理论阐述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另著有《农经》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