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交趾(1/3)

第967章1056交趾

李成梁还在疑惑,魏广德就直接把锦衣卫交过来的情报拿出来,递给了李成梁。

“你看看吧,之前朝廷有怀疑,但是一直不确定那边的真实情况,所以把你留在京城。

现在消息已经确定,右军都督府也该要动一动了。”

接过魏广德递过来的纸条,李成梁仔细看了一遍。

虽然明朝的文官集团都说明军将官是粗鄙武夫,但实际上世袭武职的家族,哪里可能是粗鄙的,许多都识字,学问好的也不少。

因为大明以文抑武的原因,武将家族往往都会在还在小的时候试试让他们考功名做文官,只有确实没那个智商,才会谋个武职。

不说俞大猷这个秀才,李成梁当初也是考过功名的,也是秀才,只是辽东文化不昌,四十岁了也没考过举人。

至于为什么考不过乡试做不了举人,这和地方文化不昌有什么关系?

难道考试不是全靠同行衬托,你只要比同乡优秀就能脱颖而出吗?

对其他省的考生来说,还真是这样,可这不适用于辽东。

明代在地方实行“三司”制度,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民政、司法和军事。

但地处边陲的辽东,因为属于军事前线,居民大多为卫所军户,故只设都司,不设布政使司。

钱粮之事,都司虽然可以一并管理,但科考事务,只能挂靠其他省份。

山东与辽东隔海相望,明初攻取辽东的兵马,就是从胶东半岛的登州出发抵达旅顺,因为这层渊源,辽东的乡试,明代中前期就挂靠到了山东。

所谓的中前期是指什么时候,其实就是嘉靖十年。

在嘉靖十年以前,辽东秀才参加乡试,要么坐船渡海去山东参加乡试,要么就是走陆路,走辽西走廊过顺天府到山东参加考试。

海路,风险就不说了,遭遇海难不测的辽东考生也是不少。

陆路,相较海路安全,但是距离太远。

长途跋涉抵达山东参加考试,许多考生身体都吃不消,自然就更考不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