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息狂暴之灵(九)(2/4)

谢天谢地,不比打仗的本事差——至少比烤火者强。

总之,文朵儿人很满足。

另一方面,温特斯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将皮埃尔正式推到外新垦地的新居民们面前。

所谓的「文朵儿部」,在温特斯看来,根本就不够被称为一个「部落」。

部落是靠血缘和姻亲关系维系的利益共同体。而文朵儿部是什么?文朵儿部是一群向外部力量寻求庇护的逃亡者,简直比「塞纳斯联盟」还要「塞纳斯联盟」。

不过这样也好,这种松散的状态最适合外部力量对其施加影响。

若是让文朵儿部在外新垦地放上二十年羊,形成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新共同体,反倒坏了事。

此次「大宴」的最后一个觐见者,是一个约莫五十岁的高瘦赫德人。

在维内塔,五十岁还属壮年。但是在大荒原,能活到五十岁的赫德人必定是公认的年长者。

温特斯看到高瘦老者先是艰难向自己行了一礼,又向帐下的部众们行了一礼,帐下的一些部众似乎也很尊重高瘦老者,纷纷弯腰还礼。

行过礼后,高瘦老者才开始陈情。

而对方甫一开口,温特斯立即就听出了异样。

因为他能「听懂」了,而且听得非常「清楚」。

事实上,赫德诸部的口音差异,一点都不比联盟各个加盟国的方言区别小。

烬流江南岸的赫德人和北岸的赫德人说话不一样,林中百姓和有毡帐的百姓说话也不一样,住得离帕拉图边境近的部落和住在荒原深处的部落说话还不一样。

赤河部的牧马人和野赫德的使鹿人

说话,就如同是操着海蓝雅音的维内塔人与住在大山深处的蒙塔山民说话,都是鸡同鸭讲、难以交流。

而温特斯的赫德语启蒙,是在赤河部被动完成的。在赤河部的生活经历,让他逐渐能听懂一点赫德语。

返回新垦地以后,他又主动向懂赫德语的老兵、换俘换回来的远征军翻译学习,进而掌握了「说」的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