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宋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4/5)

说话间,已有辽商得了指引,纷纷往此处来看。

这些个辽商,原在辽国做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圈子买卖,从建茶香药,到瓷器犀角,都指着从大宋这边的榷场里进货。

他们对于辽国上层社会消息灵通,早已由那些出访开封的辽使口中听说,大宋通过频繁的海运,像过去入舶香药一样,由番商入舶了一种胡豆,经过宋人的烘法加工后,制成冷热饮子风靡中原。

到雄州的这几天,力夫们已事先将一车生咖啡豆运到郊外山溪环绕处,利用苏颂此前所设计的水利磨盘装置提供动力,完成了批量烘豆与磨豆。

此刻,姚欢见辽商围得多起来,便与邵清排开一溜小陶杯,每只杯子上架起一个益州麻纸小包,然后剪开被细线穿过封住的上口。

辽商们探头看去,但见小纸包里头黑黢黢的粉末。

红杏从一旁临时搭起的木灶上取下长柄铁壶,小心地往纸包里注入沸水。

登时,浓郁的咖啡香升腾而起,又弥散开来,引得辽商不停翕动鼻孔。

这是姚欢为了方便辽商尝试,前一日拉着手上都有细巧工夫的邵清和红杏,临时做出来的小型“挂耳咖啡包”。

“此乃先烘后磨的胡豆粉。但磨完要密封,像茶叶一样,顶好两个月内做饮子喝了。那些灰绿色的生豆就好许多,装进麻袋里,避光、不潮湿的所在,能放一年。胡豆粉,可以烹煮,也可以用沸水泡着滤汁来饮,还可以装在那个铜球里,靠冷水缓慢浸润、滴成一杯,会少去酸涩味。”

姚欢慢慢地用汉语,解说咖啡豆,指点着“挂耳咖啡包”和冰滴壶的用法。

母语为辽语的邵清,就站在身边,无奈不能开口翻译。

幸亏那小丫头红杏,还真又蹦出了不少辽语词汇来,好歹令辽商们眼中露出“原来如此”的了然神色。

挂耳咖啡包滴滤得差不多了,众人纷纷试饮。

有的咂舌抱怨苦得像草药,有的细品不语,有的倒直言称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