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谈:父母五十金律(上)(1/3)

这是作者当校长时,鲍扬老师推荐给我的,我又认真地做了不少本土化的修改,尽可能让更多的父母能看得懂、学得会,做的到。

做一个好父母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你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这里50条建议也并不难,但他们来自美国一家杂志的顾问团,绝对值得你听取。

1、小小挫折可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一度想让孩子生活在天堂里?没有失望、挫折、压力、眼泪,时刻都围绕在爱的光环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做得有点离谱了。因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惧、痛苦、失落这些“负能量的药”亲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送进了孩子的口中。当“阵痛”来临的时候,你能一直为孩子准备好“止疼片”吗?不,他们需要自己止痛,自己疗伤。请相信他们吧,其实他们结实着呢!

2、先倾听一会,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助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他消化和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很关键。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说话,确定是他的真实感受,然后再去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3、让孩子们许个愿

不用时刻都以孩子为中心,但要每周抽出一两个小时来满足孩子的几个小小的愿望。别分心、别怕麻烦,哪怕做一个已经让你腻歪的小游戏。一定要记住这是你的孩子,他们需要你每周哪怕只有一小会儿的陪伴。

4、表扬一下爱人,唤醒共同的家庭意识

哪怕你的爱人今天无所事事,让你一个人瞎忙,当着孩子的面,最好与孩子共同表扬一下他(就当给个糖衣炮弹,灌点“米汤”),然后再安排他给孩子做点什么。至少可以让他意识他在这个家的地位,意识到他是一个父亲。做得好就更要再接再厉了。

(本条的他也适用于她)。

5、让“我爱你”成为每一天生活的前奏和尾声

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有行动来表达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这个必须要当着孩子的面来做。和谐的家庭,彼此之间应该如何表达。

6、未雨绸缪安全措施

预先考虑好孩子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以便为他置办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果孩子十岁了,快能“直立”行走了,就应该告诉孩子,你该自己处理问题了。

比如很小的一件事,在安排他(她)去做的时候,交代一下千万别让东西烫着、碰着、电着。

7、逃离现场

如果孩子正在因为什么人或什么事闹个没完,父母应该果断地从后面,把他(她)抱走或者拉走。后面太多的“接触”,有时只会让局势升级。

8、挑选孩子礼物的策略

别以为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塞给孩子,那样只会过犹不及。给孩子挑选玩具和器材,不是甩给他(她)开心就完了。最好父母要把材料、功能、性能和用途都了解一些,自己先会玩,这样才能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同时把你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

还有,你以为你的孩子已经发育了,就不需要玩具了。有时候当孩子上高中,同样需要玩具礼物。

9、别急于惩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