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2/4)

    郭嘉纳闷问道:“连拥有一支强军都不算国家昌盛吗?”

    “当然不算。”

    陈暮微微一笑:“若是这样的话,大秦何在?前汉又何在?”

    郭嘉皱起眉头,稍稍思索道:“钱,国家有钱,才能安定天下,才能纵横寰宇。”

    “又错了。”

    陈暮抬眼望向远方:“当年齐国煮海盐以富甲天下,临淄城经商致富之人多如牛毛,比之秦楚赵燕韩魏有钱不知多少,可最后呢?”

    “额......”

    郭嘉想了半天,没有想到除了军队和钱以外,还有什么是衡量国家强盛的根本,于是不服气问道:“那子归兄不如说说什么才是立国之本。”

    陈暮指着远处的泰山学宫说道:“少年!”

    “少年?”

    郭嘉与曹操对视一眼,不明就里。

    陈暮骑在马上,远眺泰山方向连绵数十里的庞大学宫,淡淡地说道:“不错,正是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若一个国家的少年,都处于颠沛流离之中,那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

    “如果一个国家的少年们都能够读书识字,都能够有个安稳成长的环境,那么这个国家每一代都会强盛不衰。因为少年们会长大,会成为栋梁之才,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基石。”

    “他们长大之后,有些人会成为军人,组建起一支强军。有些人会成为商人,为国家带来财富。有些人会成为智谋之士,带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加昌盛的未来。”

    “可一切的前提是这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读书习字,让他们明白世间的道理。军人要学会打仗,商人要学会经商,官员要学会为官,就连田间耕作的农夫,也要学会如何精耕细作,才能让粮食产量提升。”

    “若我们不去培养,让少年们如野草一般生长,那么将来在渴求人才时,便好像是在从蓬蒿野芜中寻求一颗粟苗般艰难。而若是我们对他们大力培育,那将来寻求人才,就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曹操跟郭嘉若有所思,仔细一想,竟觉得陈暮之言,似是至理名言般令人深省。

    因为他说得没错,这世上的人才少,不就是因为知识被垄断了吗?

    如果人人都能读书,在庞大的基数下,人才也会成倍的提升,到那个时候,国家岂不是很快就能昌盛起来?

    看着他们二人思索的模样,陈暮也是淡然一笑。

    目前青州不算新得的琅琊国和东海国,总人口已经接近五百万的大关,而6-10岁的适龄儿童在13%左右,差不多80万。

    但就像后世很多农村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一样,汉代同样也有很多人不想让孩子去读书。

    因为古人从四五岁起就已经算是家庭的半个劳动力,挖野草砍猪草下河摸鱼虾上树掏鸟蛋,都能为家庭带来一些粮食,提供生产力。

    甚至很多愚昧的百姓认为读书无用,使得80万之中只有真正读书的孩子只有七八万不到。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不错了,以往整个大汉才多少人可以读书?

    而为了让这些孩子能读书,各县都开设学校,光泰山学宫毕业之后,进入学校做老师的毕业生就不下两三千人。

    因为有在小学教授经验且无不良记录之人在升迁之中会择优考虑。

    之前说过,青州以德治,“品德”在档案中极为重要,若是品德高尚者,入仕为官也多以优选。

    所以全国各地慕名进入泰山学宫,在这里毕业之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地方的读书人就会选择去教书,一来工作保证,二来刷点“品德”,一举两得。

    当然。

    现在能这么做,是因为人口少,符合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才更容易推广德治。

    毕竟就那么点人,稍微做点不道德的事情,很快就能传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