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_第265章(1/4)

让燕清觉得庆幸的是,吕布虽已近不惑之年,却还精力旺盛得很,而自己也没放任他丢尽节制,总算没整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可怕一幕来。

但燕清还是很快意识到,最叫他感到羞赧万分的,可不是那穿了一回就被折腾得一塌糊涂、再没法见人的皇帝冕服而已了。

国号改为燕,年号为重光,这么说来的话……

“重光元年四月,某燕国学子前往重光馆,购得重光纸一打,重光笔一根,途经集市,再购重光糕一份,重光灯一盏。”

光想象着史书上或会如此记载,燕清就被唤起了久违的羞耻心来。

也油然生出一种要就地挖坑、将擅做主张的吕布给埋了的强烈冲动。

无论如何,在这场轩然大波出现平息之势前,燕清是打死也不肯去上朝的了。

省得成为所有人谈资的同时,还得充当围观对象。

而缺了脾气温和,交友广泛,政事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丞相坐镇,又有郭嘉和贾诩的几分刻意在,公务自然就落到了那些还对吕布的旨意颇有微词的大臣们头上。

也给最开始还为实权渐渐得到放归而欣喜的老臣们,带来了数不胜数的困难。

对吕布而言,接下来发生的事,也很叫他觉得很不可思议——每年费那么多俸禄,养这么一大群臣子,又看在是刚启用他们的份上,没安排太多任务,只让他们十几人加起来分担掉燕清在家中‘养病’时无法处理的公务。

结果呈上来的奏折里所写的内容,多是狗屁不通。

核心思想,则都是要给自己办的事不利所找的借口。

吕布感到匪夷所思:往日单靠重光一人就处理得游刃有余的政务,又给他们多增了那么多人分担,怎却做得更差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