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第 257 章(3/5)

其他几人分别往上提了两级,花荣仍旧在禁军,担任都虞侯,主要职责是承担总指挥使的副手,其他几人也各自有了正式编制。

考虑到不久后还要去辽国,赵佶特许众人不用急着上任,暂时一心辅助行秋办好辽国那边的事就行。

当天,辽国免了岁币这事在京中爆炸似的迅速传播,赵佶没有隐瞒的意思,甚至还派了个太监在街头宣讲,而他自己则悄悄出宫坐在临街的茶楼里,满心愉悦地听着百姓们对自己的诸多赞扬。

虽然夸得最多的人不是他,但谁能否认这样的功劳,是在他在位期间完成的,以后到了地下,他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啊!

翌日一早,行秋从卧房出来,看到时迁怀里捧了堆什么东西,喜气洋洋地走进院子。

“你这是做什么去了?”他好奇问道。

时迁笑嘻嘻一咧嘴:“出门吃碗馄饨,街上人一听我是在您跟前做事的,非要忘我怀里塞东西,说这些都是他们的心意,让我千万要带给您。”

行秋看了眼,都是瓜果蔬菜什么的,没有贵重物品,便放下心来跟着笑道:“送去厨房吧,中午就吃它们,到时候你们也来尝尝!”

时迁又是嘻嘻一笑。

他才不要在府里吃,他要出去吃,再像早上那样“不小心”透露出自己的工作地点,吸引一众羡慕的眼光,再在众人好奇的打探下,状似不经意般说出自己也是此次前往辽国的随行人员之一,随后,只要努力保持面色淡然,听着不断往耳朵里钻的夸奖就是了。

老实说,他可太太太享受这种被

当个英雄似的崇拜的感觉了!

就是从早到晚按着饭点一天三顿夸他都听不腻!

没有理会莫名其妙痴笑的时迁,行秋转身回房忙自己的事。

趁着这几天空闲时间,他要赶紧将《侠客行》的最后一册写出来。

第四册的发售量不如前三册,估计是叙事场景和角度换了的原因,大众普遍来说更喜欢江湖历险探案这样的传奇故事,对于深沉晦涩的战争,以及不同党派官员之间的内斗,国家之间的贸易与经济,感兴趣的远远不如前者多。

即便是茶馆这样的传播主体,说书先生也不会选择这种故事性不强,不适合拿来讲给男女老少听的书。

因为大家都听不懂啊!

这些虽然在意料之中,不过到底是自己辛苦创作的心血,得知销量不好,他还是……好在意啊!

但没关系,转变写作风格,他本来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失落虽然有,但也说不上太多,何况第四册本就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

他在书中写到了许多经济学,以及通过降水气候等环境因素分析北方游牧民族与东北方的渔猎民族,在历史上屡次南下侵略中土的原因,还有怎样通过贸易握住他们的命门。

可惜没一个人找自己来探讨这些。

行秋垮着脸哗啦啦翻着书页,一会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的大才子,一会又觉得自己是没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的清高文人。

这会他便格外想念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小种经略相公,若是他在这里,肯定能看出他故意写在书里所有能用到的东西。

他花这么多时间写,爱好是一方面,也是真的想把一些很有用的知识掺杂在有趣的故事里,分享给百姓,让他们能多跟着学一点啊!

比如莫名其妙破土而出的石碑底下是有种子在发芽,不是神迹,符纸上显出红色小鬼是因为某样化学物质的融合,给产妇接生的时候把手洗干净,可以避免细菌传染,得了传染病的救治办法是及时掩埋衣物等等等等。

但是大家普遍更关心故事情节,以及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恨纠葛,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反倒没太多人在意。

没关系,行秋心里叹口气,反正书本会一直存在,只要一个人能发现,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迟早会一传十十传百,他写这么多字便不算做无用功。

书没写完,赵楷找上门来。

“父亲有意让我这次跟着你一起去辽国。”赵楷施施然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你身手这么好,一个顶一百个,跟着你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能在辽国众多侍卫的围攻下来去自如,又瞒过金国那么多高手的耳目潜进去搞破坏,这样的牛人,比带一百个精锐营的武士还有用。

行秋欣喜地笑了笑:“这样最好不过!王爷和我一起去,若是这趟顺利,储君之位便是您囊中之物,探手可得了。”

赵楷到底年轻,在争权夺位这种事上心不够狠,脸皮也不够厚,听着行秋将这种心照不宣的事大咧咧讲出来,很是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

“此次辽国之行只为大宋江山社稷……”他握拳虚虚抵在唇上,又咳了一声,“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