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锦衣卫算个屁啊(2/3)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很快他们就会知道,刘明遇与一般的武将不一样,他从来不会惧怕文官,别说普通的士绅,当朝兵部尚书,该怼就怼,一状告倒一个兵部尚书。

正所谓,恶人还需要恶人磨。

或许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派刘明遇来对付这些文官。

……

身在宽河城的刘明遇并不知道京城的动静,此时的宽河城就仿佛像过大年一样,人人非常兴奋。第一批四万两千余亩土豆成功收割完毕。接着开始收割地里的第一批红薯。

与土豆相比,红薯的产量更加丧心病狂。如果说土豆的亩产两千九百余斤让宽河百姓惊掉了下巴,那么红薯亩产高达五千余斤的产量,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六千三百余斤,已经让百姓吓疯了。

在收割红薯的时候,不仅仅引来了关内的士绅前来强势围观,甚至惊动了宽河城那些商号背后的晋商们。

看着一担担的红薯被挑上车运回去,一个个合不拢嘴,都说见了鬼了,种了一辈子的田,还是头一回看到产量这么夸张的作物!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来头也越来越大。

就连保定巡抚、副都御使、兵备卢象升也带着巡抚标中缇骑,一路从保定来到了宽河城。王勇在京城弄得动静非常大,而给刘明遇升官的消息也弄得满朝皆知。

这下面对着北直隶六府的卢象升坐不住了,他就带着麾下人马,在监军曹桓的陪同下,一路带到了宽河。

此时的卢象升并没有穿着官报,而是白衣胜雪。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崇祯皇帝向来对信任的武将一路开绿灯,袁崇焕是如此,刘明遇也是如此。别看武烈军经略安抚使这个官职听上去官职好像是不大。

事实上,明朝只有经略,既管军务的大臣,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安抚使,但是不加经略,只有刘明遇这独一号,既管军,也管民,而且是武将出身的经略安抚使,更为难得。他事实上与卢象升一样,是一个地方的军政要员。

卢象升深受崇祯信任,兵部对他是一路绿灯,要兵器给兵器,要粮草给粮草,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再加上卢象升天纵奇才,这大半年来已经将天雄军练得有模有样了,不用说,崇祯大老板对这位勇于任事而且很能干的员工是非常满意,非常信任的。

现在这位明末名将正微笑着欣赏大道两边的景色,其实现在已经没什么好看的了,草木早已枯黄,田里也早早种了冬小麦,一点绿意都看不到,但是那仍在河边骨辘辘的转个不停的水车,远处仍在努力干活的老百姓,在这位大将眼里就是最美丽的风景。

“都说冠军侯屯田如何如何了得,我本来不大相信的,现在看来,不信是不行了。”又把目光转向远处一台两丈多高的水车,由衷发出一声赞叹:“好东西!如果此物能够在大明境内推广,不知道多少百姓可以受惠!”

曹桓笑道:“卢大人,这才到哪里呀?等你看了他们的军田,再到城里看看,你会更加惊讶的!咱家与王勇那个老货前几个月的时候一起外放,不曾想他能有如此造化!”

王勇这个宦官已经升官了,放在皇宫之中,仅于曹化淳、高起潜、王承恩可以排在宫前十,论排面比曹桓大多了。要说不嫉妒那算是骗人的。

然看到前面有大队的人正在兴冲冲的谈论着什么,一个劲的往前跑,其中还不乏富商,不禁有些好奇。

卢象升策马上前去追上一辆马车,朝车里那位大腹便便的富商一拱手:“这位员外请了,在下是从外地来的,看到你们成群结队的往前跑,心里好奇,请问是何缘故?”

卢象升待人温和,又仪表堂堂,那位富商倒也不敢怠慢,笑着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冠军侯又折腾出新的名堂了!”

“什么新名堂?”

“冠军侯,还真是厉害,上任之后造垦荒田,造木渠,造水车,圈养牲畜,一个原本一穷二白的蛮荒之经他一拨弄,居然大有起色了!现在更厉害,粮食现在丰收了,听人说,亩产高达五千斤以上,把大伙都给吓傻了!这不,大家都想去看个究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