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老将凋零(2/4)

高务实苦笑道:“其实我觉得这四位都是可以封爵的。”

吴兑摇头道:“这可难得很,朝廷对于剿灭倭寇、乱党之军功看得不重,只有对战蒙古,立下斩首之功大者,方容易授爵。如辽东李成梁,大小数十战,献俘太庙数次,便得以授爵宁远伯。不过即便如此,也只是流爵,不能世袭。其余哪怕是戚继光,也因为所斩首北虏首级不够,而未能有爵。”

高务实摇头道:“其实我一直觉得朝廷这样只认首级,实在有些偏颇了。”

吴兑苦笑道:“马兰溪和刘惟明是肯定没有机会了,除了他俩之外……你想给戚南塘封爵?这事儿你要真想办,我倒是可以跟兵部武选清吏司打个招呼,但戚继光总得拿上千颗鞑虏的脑袋来换,我才好说话。另外,内阁那边除非郭阁老点头,否则我提了也没用。”

“千颗鞑虏首级?”这下轮到高务实苦笑了:“戚总戎这些年在蓟镇守得滴水不漏,土蛮(左翼蒙古)联合朵颜试探了好多次,次次都被打得抱头鼠窜,早已不把蓟镇辖区当做抢掠的主要目标,而改变了整体策略,开始全力向东。

这样一来,李成梁的辽东就成了主要战场,蓟镇这边基本只能看戏,他上哪去弄这上千颗鞑虏脑袋?再说,李成梁所部强在辽东精骑,戚继光这边的骑兵却有些不足,乃是以步兵、骑马步兵和炮营为主,让他击败土蛮或许不难,但让他拿到多少鞑虏首级,那却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吴兑一摊手:“所以说李成梁这厮运气倒是好得很,现在九边各镇,还有机会主动出击的,也就剩下他辽东了。”

吴兑这话,让高务实联想起后世有戏称说李成梁其实是“清高祖”的事。

这要从当时辽东的局势说起。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享国276年,北方蒙古和东北女真的不时侵扰使国家安全和边境地区的稳定始终处于威胁之中。自从隆庆年间的高拱和万历年间的张居正秉政期间,整饬武备,加强边防,有效保障了北方边境的安定。李成梁任总兵,驻守辽东前期就正是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