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官居一品!(2/3)

户部每承担的、拥有的一项职权,基本都涉及国计民生,所以说户部在六部中份量最重。

户部这个部门,自三国以后,置“度支尚书”,掌财政,取代了汉代大司农的位置职权。隋朝,以“度支尚书”改为“民部尚书”。唐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讳,改民部为户部,户部之称由此而始。唐朝户部为六部之一,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其长官叫户部尚书。

历代沿革,制度不变,包括明朝,直至鞑清未时方有变化。

户部尚书,为六部尚书第二尚书,执掌户部大权,为户部最高长官。明朝户部除内设十三道清吏司对应十三省业务外,还内设四大司即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分别理事,实际为国家财政税赋等最高机关。

而户部尚书作为户部长官执掌户部,掌国家土地、人口、财政、民政、赋税、农业、工商等,同时负责大明宝钞印制、发行等事务。

正因为如此,有明一朝的户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中最不易干,结局悲惨者亦不在少数,任期亦往往短暂,能任五年以上者,那叫颇不简单;能任十年甚至以上的,纯属凤毛麟角。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个位置就是具体负责国家经济和国计民生之人。

既实权在握,也责任重大。

这是当然,你琢磨着这户部如果放在后世,那该是个什么怪物了?

它是财政部、交通部、农业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审计署、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综合体,甚至还管着天下户籍。

这几乎是个小g务院了啊!

把这样一个部门交给一名年仅二十五岁的小青年,换到哪个朝代都是惊人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李世民,更不是每个人都有李渊那样一个老爹。

京师众官左等右等,结果没有等来高务实出任户部尚书的制文,却先等来了申时行请求增补阁臣的奏疏,以及皇帝一次拒绝,第二次就同意的批复。

这就奇了怪了,大明朝内阁保持五位阁臣恐怕是最常见的状态,如今就是五位阁臣,为啥还非要再增补一人啊?

难道……这位阁臣的位置,就是心学派拿左都御史换来的?

其实也难怪那些不知内幕的官员们如此想,实际上皇帝在这里玩了个花样,只是把先后顺序打乱一下,给人造成的心里印象就大为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侧重点不同。

如果高务实的任命摆在前面,旁人就会觉得是皇帝想要给高务实挪这个位置,其他几个任免调动都是为此服务的,那么舆论的关注点就落到了高务实身上。

现在这样处理则不一样,众人的焦点已经变成了“心学派想要一个阁老位置”——其余的事都是为这件事服务的。那么舆论的中心就会变成“心学派为何非要再多一个阁老?”

于是,所有的联想都会因此展开。比如说有人就此认为申元辅在内阁“独木难支”,亟需找个帮手分担一下压力;有人认为心学派不满实学派掌控内阁太久,现在宁可放弃左都御史一职也要在内阁扳回局面,毕竟如今“相权”压制“部权”已经有些年头了,心学派把重点放在内阁也是说得过去的。

皇帝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为了要给高务实“减压”——焦点既然被两派官员的“阁老之争”所吸引,那么“区区”一个户部尚书的任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舆论压力当然也就轻了。

不得不说,朱翊钧对高务实的这波照顾,真的很到位。

户部尚书虽然空缺几日,但并不是真的就立刻会坏了大事。道理很简单,内阁之中是有一位阁老主要负责管着户部的,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学颜。

张学颜本身就是户部尚书入阁的,在户部任上多年,现在临时来户部管几日部务能有多大碍难?更别说户部是实学派的基本盘,部内重要的部门都被实学派官员把持,就算没有尚书在任,张学颜也能保证户部事务至少不出大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