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火中取栗(十一)(2/5)

战国时代,或许是因为武家身份大幅度提升,以至于这个称呼又忽然泛滥,但凡是个武士就能尊称其一声“殿下”。

而到了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又变得只有领地的石高一万石以上的藩主和德川家直系的武士家族(旗本はたもと)才配得上“殿(との)”的称号。

另外,殿、殿方也是女性对男性,妻子对丈夫的敬称。这种情况汉语里倒是有一个很对应的词:官人。而也许某些时候的“相公”也与之相似。

至于到了现代,妻称夫为“殿下”的情况就几乎消失了,剩下的用法也与“古时候”区别颇大,比较多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是表明“我的地位不比你低,但我十分尊重你”的意思,偶尔还会被当作是略含有讽刺意味的。在这种时候,汉语中的“阁下”或许是最能反应出这个意思的。

第二种,是表达对方地位虽高,但并没有高到该称“様”的地步;或是因为存在比这个人更高地位,应称“様”的人,为了有所区分,因此就用了“殿”;又或是因为年龄、辈分等其他方面比对方大,上下关系比较混乱,也可以用“殿”。

总而言之,日语本身是一种不太准确的语言,很多时候表达得过于委婉,甚至暧昧不清,再加上不同时代不同意义,就更加复杂了。

如此看来,此刻日本所谓的殿下,其实本意也就差不多相当于汉语中的“阁下”,只是高云平虽然大致上理解了,但听起来还是觉得很别扭,甚至有些不安。

高云平本以为到了忍城之后这个问题就能基本解决,因为此前他查看过忍城外围局势,觉得忍城的情况还算不错。尤其是当石田三成“水漫金山”之后,忍城周围全是烂泥塘,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能发动大战的模样。

这就意味着他这支援军暂时不会派上用场,而甲斐姬作为忍城的总大将,守城的责任在身,势必就不可能动不动来找他打探老爷的情况了。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石田三成的总大将旗忽然消失,中军阵幕里取而代之竖起来的是长束正家的旗帜,而长束正家挂出总大将旗之后的次日便发动了一次猛攻。

依旧是限于地面泥泞这个麻烦,此次进攻其实效果也一般,但由于规模太大,除了靠近荒川的东方之外,其余三个方向上都有丰臣军发动进攻。

不知道甲斐姬是不是觉得有援军不用是傻瓜,当时就提议请海贸同盟援军自行决定从北、南两路丰臣军的任意一路侧面发动进攻,帮她牵制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