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伐元(五九)亢龙有悔(2/4)

天祚帝自知理亏,便不再追究大石的“罪责”,反而只得赐予酒食,复任其为都统,并赦免当初拥立耶律淳为帝的全部人员,以安抚人心。当然,这些都只是临时举措,心胸狭隘的天祚帝没多久就处死了萧太后,并追贬耶律淳为庶人。

1123年四月,金军主力西进,在奉圣州城东遭遇耶律大石所率的辽军,耶律大石兵败被擒。金人用绳索绑着大石,强令他带路,引导金军偷袭天祚帝的大营。毫无防备的天祚帝侥幸逃走,但其子女、妃嫔大多被金军俘虏。

事后,金太祖下诏褒奖了耶律大石,并赐给他妻妾,希望他归顺金国。耶律大石虽被迫为金军带路,但其内心却仍不愿降金。于是他与金人虚与委蛇,暗中却等待时机,在跟随金兵西征的途中,逃入山中,收拢溃兵。

九月,耶律大石带着七千多兵马回到了夹山。此时,金太祖病逝,得到耶律大石和谟葛失支援的天祚帝便想趁机出兵东进。然而耶律大石坚决反对天祚帝的这种冒险行为,劝其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于是就有了此前那一幕。

耶律大石的离去,使天祚帝的实力变得更弱,但天祚帝并未因此醒悟,仍坚持出兵。1125年二月,天祚帝被金军生擒,辽朝灭亡。至此,辽朝的残余力量仅剩耶律大石率领的辽军了。

耶律大石的事迹先说到这儿,因为这就是他西征之前的主要活动轨迹。对比一下布日哈图,显然两人的境遇有较大出入。

同样身为“皇族”的布日哈图至少没有干出过拥立新君这种事,相反他是在自己生父辛爱被受到大明支持的把汉那吉“夺走”了土默特彻辰汗之位以后投奔的图们汗。

两人在这段经历上的差别很大,耶律大石因为拥立耶律淳,显然不可能被天祚帝信任,再加上他再次去投靠天祚帝时还带着不少直属兵马,那就更遭天祚帝提防了。

布日哈图却不同,他是在走投无路之下投奔图们汗的,当时他自己手里的实力在图们汗面前可谓不值一提,因此图们汗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他,不必担心他对自己的统治造成任何威胁。

紧接着,两人的境遇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两人都吃了败仗,不同之处是耶律大石战败被俘不说,还当了一把带路党,把天祚帝差点坑死。

然而耶律大石转了一圈之后居然又回去了,而且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他带回去七千兵马——正因为他是带兵回归,急需力量支援的天祚帝只能继续捏着鼻子认了,根本不提之前被坑的事。

天祚帝急于再次和金军决战这件事很难解释,因为当时那个局面之下但凡是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辽军打不过金军,所谓决战必然是去送人头,可是天祚帝坚持要打。

如果他此时所谓要反击其实不过是希望削弱耶律大石,那么耶律大石直接跑路之后他就实在没必要继续执行了。可是不然,天祚帝依旧坚持出击,终于成功给自己打出了gg——这真是没法解释,高务实也只能说:“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相较于耶律大石的老板天祚帝这个奇葩,布日哈图的老板图们汗简直称得上明君。他对布日哈图足够信任,虽然在得到布日哈图之后,察哈尔依旧连续打出了漠南、辽北两次大败,但图们汗却从未因此觉得失败的罪责在于布日哈图,反而还对其更加倚重。

所以说,固然耶律大石带兵西征是被迫之举,布日哈图策划西征也是被迫之举,但耶律大石是是无人可以辅佐,只能自己上位,布日哈图的老板却是个好老板,两人的情况显然有别。

既然如此,戚继光却偏偏要强化高务实本来并非十分坚定的“布日哈图与耶律大石很像”这个印象,这是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