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战后波澜(十七)节外生枝(2/4)

“锁定”完成了,“一点点”如何体现呢?

第一阶段中,高务实只是依靠京华商社进行贸易,后来做了一个小试探:通过交易方式让土默特派出恰台吉所部保障大宁城与关内的补给线——这已经牵涉到了军事,但土默特方面接受了,也就是默许了第一次切香肠。

于是便有了第二阶段的辽南之战中,土默特出兵东进威胁察哈尔一事;第三阶段西北之乱,高务实出兵西北的第一步便是惩罚鄂尔多斯,而土默特方面再次接受切香肠,大举出兵协助平叛;第四阶段更不必说,先是去年出兵东进但挨了察哈尔一棒子,今年再次听命于高务实,配合他完成了察哈尔、外喀尔喀征服。

到了这个时候,土默特这根香肠已经被切得差不多,不仅经济被绑定锁死,甚至可以说在客观上向大明奉上了自己的军事独立权,彻底成为大明的真·附庸。

此时,还有什么方面值得继续“切”的吗?有,当然有,那就是政治架构。

如今大明对土默特的控制力虽然很强,但从政治架构而言,归根结底还是典型的羁縻制度。即大明负责册封对方的最高统治者,顶多附带几个最为重要的核心要员,而且这种册封首先是对方自己确定了“候选人”之后,大明再来册封。

所以,大明的册封本质上不是主动册封,即“我想用谁就用谁”,而是一种追认,是在土默特内部达成妥协之后,大明再以拍板的形式给予其最终合法性。

这就意味着大明的“宗主权”是有限的,它名义上至高无上,但实际上必须依靠土默特内部先斗出个胜负,顶多只能在这个“斗”的过程中施加影响。

现在钟金哈屯这一手玩出来,高务实确实为难,因此打算干脆趁着如今军威最盛之机再切一片香肠,由大明朝廷出手直接干涉土默特内部的权力架构。

假设一下,“大明金国”内部的统治架构都要受大明的命令而改变,重要人物的权力大小也要受大明的命令而调整。在这样经济、军事、政治各个方面都深度被大明控制的情况下,“大明金国”的外藩地位是不是就该考虑变一变了?比如,直接内附。

不过,这一刀切得比较敏感,高务实也不能不加以铺垫。把汉那吉即将南下与自己会合,与他的商谈可以不必太急,但对于钟金哈屯方面,高务实不得不想办法沟通。

于是他在与戚继光商谈了一会儿之后,便准许了布塔施里的参见,同时也当这他的面读完了其母钟金哈屯的亲笔信。

高务实显得有些犹豫,但更多的是慎重。他起身踱步,好一会儿才道:“待会儿我会亲自修书一封给忠顺夫人,与她商讨此事。在商议完之前,你且留在本部堂处……哦,对了,本部堂这里一切行事准则包括饮食习惯皆为汉制,望你能够习惯。”

“学生一切均从老师安排。”布塔施里这回答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提前指点过,动作仪态、语气口吻都没得挑。

高务实却只是平静地道:“师生之仪未定,台吉不必如此。”然后起身做出送客的模样,口中道:“台吉慢走。”

布塔施里心里怎么想不好说,但表现得依旧恭敬,躬身道:“老师留步。”然后用近乎陛见皇帝一般的礼节倒退着到了门边,背着身子退出门槛之外,然后才转身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