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朝归倭附(廿三)军事调整(2/3)

彼时朝鲜太宗即位之后,通过废除私兵制和两次中枢改革,既实现了中枢机构军、政权力的分离,又瓦解了功臣“合坐”操纵国政的格局。

既然是卫所制,其建立的年代又和大明几乎一致,那么等到了壬辰倭乱时,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人不知兵”,岂不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五卫制到这时基本上已经完犊子了。

然而壬辰倭乱爆发之后,朝鲜发现原先的正规军全是废物,尤其是朝鲜相当于明朝九边精锐的北境骑兵损失得七七八八之后,就不得以开始重新整顿军队,一开始手段比较复古——希望恢复五卫制。

这个想法很快就破产了,因为五卫制需要给军士田地,但朝鲜战时无田可分,休战期间一些闲田又飞快被“两班栋梁”们通过种种手段收入囊中,这种军屯卫所制度哪里搞得起来?

搞不起来,那就只能另想办法,这个办法也一样是借鉴大明:模仿家丁制。

此前权栗为什么能成为都元帅并统领朝鲜朝廷好不容易整合起来的那支“最后精锐”?原因就是权栗他们家地位高、家底厚,拉起了一支相对庞大的家丁队伍,同时又能号召其他西班出身的武将,将他们和他们的家丁置于自己麾下。

然而家丁和家丁也有水平高低,面对张万邦的雷霆一击,权栗所部一败涂地,权栗本人也算是完蛋了。不过,家丁制有其独特性,所以最后除了跟随权栗最坚定的一批将领之外,其余将领被保留了职务继续统带本部,代价则是发往朝南随明军进攻。

除了他们之外,那些被定为“附逆”的将领自然该斩首的斩首,该流放的流放,其家丁则被朝鲜朝廷——或者直白点说是北人党——捡了个便宜,由北人党出身的一位将领统帅。

显然,这位北人党出身的将领正是此次被超拔使用的庆尚左道兵马虞侯权应心。真要说起来,权应心的好运也是托了北人党麾下没几个武将可用的福。

柳成龙与权栗的计划失败后,北人党白捡了大概六千人左右的“无主”之军,但纵览麾下西班武将,愣是只有权应心还勉强够得着指挥这么多人——其实都很勉强,还得按照壬辰倭乱之前的兵力安排来对应,他一个区区庆尚左道兵马虞侯才够格指挥六千大军。

接下来,权应心在战场上倒也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表现,但麻贵在之前攻打蔚山的第一次战报中提了一句,说权应心部作战还比较勇猛,当时阵亡了两百多人却没有崩溃。

呃,“损失两百多人还没有崩溃”这话别看好像有点可笑,其实放在朝鲜军来说还真不容易,麻贵也没有嘲讽的意思,因为按照朝鲜军以往的战场表现来看,往往损失几十人都有可能会崩溃,所以权应心好歹在朝鲜军中算是“治军有方”了。

高务实并非只发出了这一道命令,除了针对朝鲜军的调整之外,他针对明军同样发布了一系列命令来进行调整。

首先是麻贵所部,也就是蔚山方向。高务实要求麻贵就地于蔚山整军预备再战,但暂时不必急于发动新一轮攻势,而是先等待后勤物资补充,以及其余方向的针对性安排到位。

然后是金海前线,也就是刘綎所部。刘綎所部在之前蔚山之战期间已经推进至梁山城下,此地位于金海与蔚山之间,显然也与蔚山一样早已修好了倭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