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三路凯旋(十四)西域发展规划(上)(1/2)

皇帝要高务实速速道来,高务实也不装腔作势,拱手道:“臣以为,欲发展西域经济,使之能自养其民,甚而有益于中原者,当有八大方面需朝廷施政。”

朱翊钧颇为惊讶,愕然问道:“你是说,光发展经济一事,就有八个方面需要朝廷来办?”

“然。”高务实道:“这八大方面还是臣去掉了方才商议过的建制(政治)、军事、监督等务之后所余。”

朱翊钧定了定神,收回诧异的表情,正色道:“那就请元辅建言吧。”他换了称呼,显然意味着对话进入了正式的君臣召对。

高务实也是面色肃然,侃侃而谈:“这八大方面,分别为基础建设、农业发展、商贸促进、文化巩固、军事保障、科技引进、治土防沙、医疗卫生。”

朱翊钧对高务实提出的这“八大方面”是有的懂,有的不懂,但他知道按照高务实的风格,应该都有比较详细的计划,因此也就点了点头,道:“那么,请元辅一项项来为朕说明吧。”

高务实轻咳一声,道:“陛下,如汉地诸省一般,基础设施也是西域发展之基石。臣计划针对三件大事分别进行,以确保西域内外交通畅达,水利得宜,城池坚固。”

朱翊钧这次没说话,只是点点头,用眼神示意高务实继续。

高务实道:“首先,关于道路建设,臣建议采用石板、石子或夯土铺设主要干道。这些材料既耐用又易于维护,更关键的是其在西域遍地都有,便于就地取材,可以极大缓解投资压力,减轻财政负担。

臣以为工程初期可重点修复与扩建丝绸之路。这条古商路曾是连接东西方之纽带,如今我们既然涉足西域,自当使其重焕生机。为此,可承太祖旧制,沿途设置驿站,不仅为过往商旅提供食宿,也为军情信息之快速传递提供便利。”

朱翊钧点头道:“诚如卿言,道路如同国家血脉,必须畅通无阻。这些道理,当年你那《纾驿路疏》中都曾细细说过,朕不会忘记。”

高务实微微一笑,然后接着道:“其次,水利设施至关重要。西域地区虽然多有雪山,但雪山之下却是数千里广的沙漠与戈壁,因此水源极其宝贵。

臣提议多方利用水源,大型工程包括挖掘渠道引水,在合适地区挖建水库调节水量,利用水车等简单机械提升灌溉效率,以及根据当地传统,扩大坎儿井建设范围。总之,这些工程定将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确保西域在引入足够汉民之后,也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朱翊钧关切地问道:“水利确为民生之本,但你提到在西域引入足够汉民……”

高务实伸手制止,道:“关于此事,臣待会儿再与皇上分说。”

“啊,这倒是朕的不是了,元辅且请继续。”臣子打断皇帝的话,皇帝甚至还要表达歉意,这君臣二人倒有些不像身在大明朝了。

高务实却早已习惯,只是微微颔首,便继续道:“最后,城池建设不容忽视。根据刘綎所呈军报可知,西域各地虽有不少城池,但其建造规模、坚固程度都比较一般,至少不符合我汉人所长。坚城险隘乃汉家传统,这在西域尤其不容轻忽。

臣意,可在伊犁盆地及四兵备道驻地等重点地区重建或加固、扩建城池。其城内布局也要有所侧重,须划分明确之商业区、居住区和军事区。也要建造坚固之城墙与宽阔之护城河,不仅能抵御外敌,还能为商贸活动提供良好环境。而城市中心之规划,还要美观与实用并重,使之成为展示我大明光辉之窗口。

朱翊钧一听这个倒是很有兴趣,赞道:“元辅考虑周全,此计划实为长远之计。尤其是西域久离王化,恐怕早已忘却我华夏之昌盛。须得兴建几座大城,消蒙古之腥膻,布中华之芬芳。”

见朱翊钧有点上头,高务实轻咳一声,提醒道:“皇上所言可为百年之计,不过当下最好有所侧重。譬如这‘大城’,臣以为还是先在伊犁建设一座即可,其余地区则以足用为要……”

这番话其实很直球了:皇上你的想法很好,但你想把西域各城都按照“大城”来建设,那是不可能的,咱们还没富裕到那个程度。现在嘛,能在伊犁这个西域统治核心区建一座大城就不得了啦,其余的事等以后发财了再说……

朱翊钧也回过神来,想起自己那内帑主要靠伊犁大城来充实,忙不迭连连点头,道:“啊对对对,元辅所言极是,元辅所言极是。”

高务实见他领会,于是总结道:“修路、引水、建城,此为基建三大要务,此后七项也都有赖于此,还望皇上坚定此心,且不能因为任何缘故而慢了这三大要务之进程。”

“怎么会呢?”朱翊钧摆手道:“你都说得如此明白了,朕哪有不全力相助之理?你尽管放心。”顿了一顿,又问:“第二个方面是什么来着?”

“农业发展。”高务实道:“陛下,农业乃国家根本,西域虽地处偏远,但疆域广阔,有汉地数省之大,因此在沙漠、戈壁与雪山之外,仍有不少盆地、绿洲。

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多样,实为发展农业之宝地。臣在此提出几点农业发展之策,望能得到陛下的认可。”

朱翊钧颔首道:“元辅请讲,朕洗耳恭听。”

高务实道:“首先,针对作物种植,臣建议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

例如在河谷地带,我们可以种植水稻,利用充足的水资源提高产量;在干旱地区,则推广耐旱作物,如玉米等。

同时,我们还要引进内地的抗旱技术和优良种子,提升各类作物之适应性,最终达到产量提升之目的。”

朱翊钧微笑道:“因地制宜,确是明智之举。不过你既然提到玉米,为何不说红薯呢?不是说这红薯产量也很大么?”

“红薯自然也在其内,不过相较于玉米而言,红薯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还是要略高一些。它虽然也算耐旱,却没有玉米耐旱,同时它也怕涝,因此多少还是有些挑地的,所以这需要我们先派人在西域各地建一些试验地,等适种成功再进行推广。”

“原来如此。”朱翊钧点了点头,又忍不住问:“那玉米就不必试验了?”

高务实信心满满地道:“不必!西域种植玉米必定高产。”

为何高务实如此自信?因为后世新疆的玉米产量是高务实很清楚的,简单介绍:高产!

有多高?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比如2020年就曾创下过亩产3326斤的记录!

而且玉米这玩意儿可不简单,玉米豆可以供人吃,玉米棒子磨碎了可以喂马,甚至玉米苞叶都能一齐磨碎了喂马、喂牛,可利用度极高。

朱翊钧对农业的了解水平也就一般,但他对高务实足够信任,既然高务实如此信心满满,朱翊钧就完全不担心了,大笑道:“那可太好了!”

高务实也笑了起来,继续道:“其次是关于牧业改良。西域草原辽阔,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臣提议在西域培育优良种畜,马匹方面不必多说,臣会让京华马场与额尔德木图、博硕克图等人合作,力求培育出更加优良的马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