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鸡汤(4/5)

“和您相比,校长得太多、志向太大、眼界太高,我心里不托底。”

“都不提别的,8月15号跟我们聊平台,是9月初、最晚9月中就能上线,结果一深问,想法是一年前就有的,但是反正公司是7月末才注册的……”

“我回头就问了刚哥,我刚哥你觉得建设一个稳定的直播平台要多久时间?”

“刚哥,从招人写代码到内测公测,怎么都得至少3个月吧?至于稳不稳,看程序员实力呗!”

汪言心里一动,突然回忆起王思明给自己打电话的日子,好像是16号?

玲丫继续。

“反正我们觉得,签校长的公司,肯定不如出来单签您的公会。”

“假设新平台9月中旬上线,我们四个的空白期都有整整10,难道什么都不干,就那么乾等着?”

“万一延期呢?”

“留在逗鱼,至少人气是稳定不流失的,如果校长真有诚意去做,什么时候平台稳定了,什么时候找您谈。”

“您和校长都是有身份的人,你们谈才合适,我们懒得动那个脑筋。”

汪言哑然失笑,我有个屁身份!

不过话又回来,只要与那张卡捆绑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哥确实会有一个明面上的牌子了……

对于一个单独的个体而言,500万以下的消费其实并不需要任何掩护。

全国能掏出500万现金的家庭,往少里都得有1000万以上,43亿户家庭,前面25都有500万以上的净资产。

花大几百万买套房、一两百万买辆车,没有任何机构会查你。

查得过来么?

唯独就是大额现金流动会触发银行的内部警报,但那玩意不是人工的,就是一条资讯流,往上面汇总,除非额度超大。

有系统在,其实就连这点漏洞都不存在。

的作用机制,汪言不清楚是怎么实现的,但是可以确定,系统的钱不受监管。

当然,这是目前的情况,因为额度实在太。

以后的话,哪怕系统转账在技术上依旧不留痕迹,汪言都必须有明面上的掩护。

资金不可查,查个人,你总躲不过去吧?

其实,自开启始读《美联储传》,汪言就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美联储传》对于货币本质、发币行为、金融价值、资本效应等等问题的探讨,让汪言受益极深。

粗读一遍,精读一遍,汪言从一个不懂金融为何物的高中生,成长为粗通金钱力量的神豪,这本书居功甚伟。

所以汪言其实一直都有在思考,只是时候不到,没必要真正去做而已。

满打满算几百万的钱,想花随手就花了,谁会因为这么点儿事就大费周章的去查汪言的父母亲戚、资产来源?

精神病啊?!

真要想查清楚,得由某个高级权力机关出手,锁定汪言以及全部亲属名单;

然后由另外一个权力机关出手,调取所有人在所有银行的开户资讯、资金流动情况;

最后再出动另一个权力机关,实地查证祖产、现金、可变卖资产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