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陈姜往事(2/3)

陈府以张氏病死举哀,但很快就有婢女向开封府举告,案发后,立刻牵动朝野万人之心,连皇帝都亲自过问。

最先主审此案的是当时的开封府老大苏颂,也就是苏东坡的冤种弟弟,他审过之后认为,陈世儒的妻子李氏、女佣高氏谋杀张氏的事实存在,但陈世儒“不知情”,在那个年代,虽然妻子犯罪丈夫有责,但“法不至死”。

但是吧,当时正逢新旧两党打得不可开交,陈家和李氏娘家都属于旧党一派,所以这案子就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上升成了政治案件。

随后案件换了几次主审,扩大得很快,一大批旧党人员,包括苏颂在内,全部被牵连下狱审问。

神宗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玩大了,有意叫停,但最终办案的人坚持,案件的最终判决就是,“诏前国子博士陈世儒并妻李、婢高、张等十九人,并处斩,婢高凌迟,妻李特杖死,婢单等七人贷死,杖脊,分送湖南、广南、京西路编管。”

其实这个案子,疑点重重,涉及到党争,没有猫腻才怪了,不管其他,陈世儒本

人极大可能是真的不知情,但却成了新旧党争的牺牲品,陈家也因此一蹶不振。

谋杀生母,属于十恶之罪中的“恶逆”,在儒家社会,以孝治天下,犯下了这个罪,便是人人唾弃,就连后世子孙都要一直活在这个阴影中。

陈家虽然还有余荫,就连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意识到陈世儒蒙冤,但已经没法在文官群体混了。

于是陈世儒的儿子被贬为庶人白身,只好通过娶宗室女,获得了武官阶,由文资转为武资,以延续陈家的政治生命。

再后来,陈世儒的孙子陈思恭就成了一名武将,在与金国的战争中,经历了大小数十战。

陈思恭军事才能并不算优秀,最高光的时刻应该就是明受之变中的表现,以及在那第二年,金兵过吴江县时,他以舟师败之于太湖,差点生擒金国大将宗弼。

或许是因为“弑母案”的缘故,陈思恭为人低调,立了救驾大功后不愿张扬,推却高宗给出的重赏,于是过意不去的赵九妹,便用世职厢军都指挥使酬功,既不显眼又算实利。

厢军大多数是不用打仗的,是杂役部队,相当于朝廷终身雇佣的长工,干着治河修路,屯田筑城,押运钱粮,看守牢城等等劳务,也就是以前朝代需要征发百姓来干的事。

所以宋朝与其他朝代相比,更少动用民间劳动力,这样的好处就是百姓能够更加专心做自己的生计,为“社会”产生更多剩余价值,也就使得宋代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早期厢军还有不少军事功能,比如守备地方,配合禁军作战什么的,到了南渡以后,基本就没有了。

当然,厢军如果有比较优秀的兵源,就会升为禁军,而禁军中不合格或者老病的士兵,就会降为厢军,这个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治安。

不少人当兵久了,就失去了谋生的技能,如果流入社会,以古代的行政管理能力,很难保证他们不会变成匪盗。

厢军的待遇,明面上是禁军的一半,实际上常常三分之一都拿不到,朝廷财政紧张的时候,更是连拖带欠,甚至会落得食不果腹。

但对于许多人来说,至少还能混口饭吃,也算是对军人的一种保障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