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万里接任(2/3)

既然江万里问得这么直接,赵孟启也开门见山,“现在朝廷财政愈发困顿,除了武备开支越来越多之外,税源枯竭正是主要原因,朝廷收不到税,但平民百姓的负担却越来越重,那到底是哪里流失了税收呢?”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出乎江万里的预料,不过他也没多想,直言道,“无非是豪强隐匿财产,将税赋转嫁于百姓尔。”

“没错,隐田向来是国朝顽疾,因此我打算在平江府重新清丈经界,也有意让你主持此事,不知你敢不敢担负这个重任?”

赵孟启目光如炬,神情严肃的看着江万里。

本来呢,不论从威望还是官职来说,由吴潜来主持经界比较合适,但赵孟启考虑后,还是决定让他专心治理水利,另外再挑人选主持经界。

经界法,对田产较少的普通百姓来说,利远大于弊,虽然清丈田地之时免不了扰民,影响生产,但是清丈完了后,产权清晰,可有效避免纷争,田税均平,只需承担合理合法的税赋。

但是对于田产繁多的形势之家当然是不利的,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不合法利益,会想方设法反对和阻挠经界法的实施。

一方面,他们会利用影响力在民间造谣扭曲经界的本质,还会动用朝中势力,或者直接到临安喊冤告状,制造不利于经界的舆论。

另一方面,他们会与执行经界的官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虚报田亩数量和降低土地质量等级,这些隐漏的税赋必然转移到中下户的头上,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正常朝廷推行一向政策,必定是经过慎重考虑,肯定要利国利民才能得以颁行。

明明是好政策,但是落在某些歪嘴和尚手里,就变了样,变成了祸国殃民的大害,古今中外,这类事比比皆是。

因此,这个主持实施的人选非常重要,必须人品端正,能力强大,而且敢于同强大的豪强对抗。

想来想去,赵孟启就选中了江万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