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入队(3/5)

江南省省队在各个省来看,哪怕不是第一梯队,也至少是第二梯队靠前的,偶尔出两个天才,考赢江浙苏湖的那些人也不是没有,类似罗冰这种大老成长发育起来,面对某些弱省基本上就是降维打击。

目前罗冰已经是双科省一,但毕竟江南省高手还是很多的,所以在二次选拔当中,还没能入选省队,但他进省队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是差一点时间罢了。

江南省这样的竞赛强省,入选省队,进清北复交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亲眼见证一个社会精英发育成长,还是自己的好朋友,这种滋味的确难以形容。

这是一种激励。

所以,真的要好好加油才行啊。

不过话说回来,易阳最羡慕罗冰的还不是他目前的成绩,而是他一直以来的方向感,对自己的规划,稳步推进,一点点变成现实。

反观自己,其实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到底要什么。

对于未来的期许只有一个,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

而对于这一点,细细想想,似乎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赚很多钱?进入体制成为一个公务员?还是说搞科研继续进修?目前想来,其实只有从商最符合他的期望,也最利于发挥重生者的优势,但如果将来真的从商了,又做哪一个行业呢?

甚至定下的目标是上一个好大学,都没有明确到底是清北,还是别的某一所top3。

模湖,只有一个大方向。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学习就是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和认知能力,也一点点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要什么。

……

接下来的生活便如此按部就班地定下来,和前面的生活有一点点不同,但其实毕竟在学校里,无论怎么调整也不过是课堂以外的时间,变化一点,其实也变不了多大的样子,适应得倒是很快了。

课堂上的时间学得异常认真,因为这始终是一条不得不重视的主线,无论是竞赛还是接下来的篮球联赛,其实都是有一种“赌一赌”的成分在里面,堵上了自然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如果赌不上,那么高考就是他的退路,这条退路是不能断的。

放弃辩论赛后,詹超和魏婷都来找过他,倒是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生气什么的,只是表达了一些惋惜,在他们两人眼中,易阳是很厉害的生力军了。

倒是邢颖丹似乎一直在生他的气,那天过后再也没有打过电话,一周以后易阳主动给她打了个电话,约辩论队6队的成员们一起吃个饭,地点就定在学校外面的一家小餐馆里。

这一餐吃得倒是挺和睦的,邢颖丹看上去也没有表现出此前的冷澹,饭桌上四人开起了几个玩笑,算是和和睦睦地结束了这一顿散伙饭。

将辩论队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了。

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明白了一些道理是次要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辩论比赛的思考方式,对写作文,尤其是议论文来说很有帮助,不过这一点点的提升,对于初中那一阵子读了许多历史期刊论文的易阳来说,只能说是锦上添花罢了。

但,是学习不就是如此么?一点点地积累,若干锦上添花,一点点提升能力,最终与普通人拉开鸿沟般的差距。

相比于辩论队的好聚好散,进入篮球队的生活就显得激烈得多。

按照赛制要求,高中生联赛是12人大名单,并且采用“十人制”比赛规则,大名单中有两个人是替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