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变现(2/2)

按照此前的计划,发动同学适配各大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按照个数给予报酬,易阳前期投入的二十万启动资金,也开始烧起来了。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在进行商品生产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消耗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资源,而这些被消耗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就是成本。

马文武的公司作为一家网络公司,直接成本已经很低了,几个拿股份的合伙人都没有拿工资,而且场地费也有学校的政策扶持,目前也就只有黄杉衫注册公司和给同学们的适配报酬要花些钱。

可是尽管如此,马文武还是整天一脸愁容,在和易阳聊天的时候笑着说:“只有真正自己当了老板,才知道为什么老板们都希望员工疯狂加班还不要涨工资了,运营一家公司,真的要从各种方面节约成本,要省钱啊!”

易阳哈哈大笑,说:“站在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逻辑也不同了,不过我还是希望,等将来你当了大老板,能对手底下的员工好一点。”

不得不说,马文武是越来越有老板的气质了。

而他们推出的app也有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叫万能课程表,最近升级的版本,已经挂上了表白墙、失物招领、社区论坛等功能,而这个app一开始也只是在学校推广,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好,作为本校学生推出的产品,又有一键导入课程表的功能,无论于情还是于理,都值得一试。

校园的生活里,课程表本来就是不可或缺的一样必需品,大多数学生总是在忙忙碌碌地为了学习生活重复着昨天的生活,无论是努力到极致的学霸,还是仅仅想要一纸文凭,在学校里悠哉度日的学生,最近都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发放传单的学生,宣传着那款新颖的课程表app。

只要有人尝试了,总能发现其中的便捷,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个app也就成了真正风靡学校的手机应用。

在学校里的成功推广,也让马文武等人有了信心。

而不仅本校的学生在用这个软件,很快一些其他高校的学生也注意到了,只是目前app还没有办法适配绝大多数的高校,只能手动添加课程表,为此马文武不得不加紧学校同学适配。

但毫无疑问,适配只是短期的办法,想要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还是要打通校管环节,只是其他的高校不像自己的母校,可不会那么容易谈下来,所以在这一点上,他最近开始思考着能不能在应用上增加一些学校老师或者管理者也能用的上的功能,更便于同他们谈判。

当然,更大的困惑也是有的。

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变现途径。

已经有一些广告商找上门了,开出的价钱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但是要求却很过分,开启启动页面的诱导广告,应用使用过程中的弹窗广告都有,同时合约的时间还不短,马文武认真思考了一番,都给拒绝了。

他认为,现在还是应用的起步阶段,广告会大幅度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利于应用的推广。

只是目前没有变现的途径,仅仅靠易阳的二十万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这是让他十分苦恼的一件事。

几天以后,马文武找来易阳商量一件事。

易阳是在咖啡厅里见到马文武的,他看上去有些憔悴,佩服的同时,心里也有些感慨,幸好自己当初没有在创业这条路上走下去,当一个投资人就很好,认准了一个能赚钱的项目,让创业者自己去折腾就好了,最多无非是提一点建议,至少不必面对这样那样烦恼的事情。

“流量是不怎么缺的。”

马文武喝了一口咖啡,黑眼圈让他看上去状态不好,但布满血丝的眼睛,眼神坚毅。

易阳听了马文武的描述,陷入了沉思,随后又看了他一眼……怎么说呢,马文武虽然嘴上说的是商量,其实内心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如果自己提出反对意见,大概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当然,他的想法并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操作性的……甚至对于熟悉未来发展趋势的易阳来说,觉得马文武的想法十分惊艳。

简单地说,马文武想在课程表app上再挂上商家入口。

这个时代,美团已经上线了,但还没有开始做外卖,饿了么的创始人也不知道待在哪里沉寂着,外卖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只是外卖行业,要考虑到的不仅是商家和用户,还有配送环节也很重要。

而此时马文武的想法并没想那么远,显得十分接地气。

东海大学附近有不少商家都会提供上门送餐的服务,只是这个服务靠的是电话联系,商家们让学生发传单,留下菜单和联系电话,学生们想要吃外卖了,直接打电话给商家,商家做好了亲自给送过来。

只是这样的模式无论是对想吃外卖的学生来说还是对于商家来说,都有着不小的困惑,对于学生来说,是选择少,或者想吃外卖的时候找不到单子了,而对于商家来说,花费了成本发放传单,但是收益却未必满意,而且自己人去配送,人手不足,效率感人。

马文武期望的就是在移动应用上,添加那些商家的菜单,学生们想吃外卖了,就能直接在移动应用上下单。

易阳看了看马文武,想了想,说:“哥们儿……我有个建议。”

马文武心情微微一沉,但还是说:“你说。”

“我对这个功能十分看好……但是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商家和用户之间再加一个环节。”

“再加一个环节?”马文武轻轻皱了皱眉。

“嗯,就是配送环节。”

“配送环节?”马文武微微一怔。

易阳笑了笑,说:“一个商家能配送多少餐啊?要是这个功能真的上线了,商家也入驻了,假如一个商家半个小时内收到了几十份外卖,他根本送不过来怎么办?那些点外卖的同学不得饿肚子?到时候搞不好都得把账算到咱们这个应用上去,两头不讨好了。”

马文武愣了愣,这个确实是他没有想到的。

易阳继续说:“可以再加一个环节,那就是配送环节……咱们学校里其实有很多同学是需要兼职的,同时又找不到什么兼职,可是送送外卖,仅限学校内的话,有一台自行车就足够了,到时候学生在寝室下单,商家接单,同时后台分配给需要做兼职的同学,定价可以比在店里贵上那么两元钱,一块钱我们作为平台提供方抽成,一块钱让做兼职的同学赚……当然,我只是有一个这样初步的想法。”

随后马文武眼睛越来越亮,随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易阳也不着急,静静地等马文武思考。

其实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手机点外卖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以课程表app作为土壤,其实有些局限,首先目前万能课程表还只是一个胚芽,仅仅算是在东海大学有一些稳定的流量,那么以它为流量池,做一外卖产品,也基本上只能在学校里推广,将来等美团饿了么开始烧钱大战,很难跟他们正面抗衡。

但是转念一想,饿了么、共享单车这些新概念的玩意儿,好像都是从大学里发展起来的,大学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接受度最高的地方,又有真正社会的雏形,在大学里得到印证能够运行的东西,往往会给投资者极大的信心,往更多场景推广……

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先”,易阳的表情有些玩味,如果马文武真的决定做这件事了,还真是不知道将来互联网行业的格局会不会因此发生什么改变呢。

东海大学是名校。

马文武是人才。

马文武笑了笑,说:“易阳,你真的是个厉害的人啊……”

“呃?”

“给了我不小的启发。”

“哈……我不懂技术上的东西,也不知道这个功能容不容易实现。”

“我试试……开发起来是有些难度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还好。”马文武自信地笑了笑。

“已经决定去做了?”

“等我的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