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342章 朝廷集积百万大军,吃饭都吃不起了(2/2)

    有啥事要经常出宫的?难道李贵妃和朱高煦也有联系?

    不可能吧?

    但李贵妃年纪,可是和朱高煦差不多。

    难道?难道两人有一腿?

    再想想朱高煦都敢造反,也没有啥事干不出来的。

    “你当值时,守丹陛百户是谁?”纪纲问。

    “是下官心腹周青。”

    丹陛是太和殿前的平台,也是锦衣卫距离后宫最近的地盘。

    可以说,进了午门之后,丹陛以北,都不归锦衣卫管,丹陛以南,几乎全是锦衣卫在守。

    丹陛左右有四个门,分别叫中右门,中左门,右翼门,左翼门。

    一般从后宫出来的宦官宫女,都是从这四个门出来。

    “让周青找机会,交好亦失哈,给他行出方便。”纪纲不动声色的道。

    锦衣卫负责驻守午门,这是他很好的机会。

    庞英立刻点头,也不问为什么。

    他以为纪纲想交好李贵妃,因为听说皇后不行了,而李贵妃年轻貌美,以后可能会得宠。

    庞英心想,纪指挥使真是聪明,知道早点铺路,万一将来皇后不在,李贵妃得宠,纪指挥使还得发达啊。

    纪纲又在值堂小眯了会,很快就到了上朝时间。

    上朝时朱棣的脸色还是不好,然后议的事更是不好。

    兵部尚书先报了些数字,什么卫什么卫出动多少兵马,什么所什么所出了多少人,浙江调动了多少,山东来了多少。

    纪纲听了会,感觉到大明国家机器正在运转,从去年三场败仗开始,就一直在到处征调兵马。

    但大半年过去了,似乎还没有完全到位。

    这效率有点慢啊?纪纲也没带过兵,都感觉朝廷效率有点慢。

    但此次朱棣要集结八十万左右的兵马,动员二十万民夫,号称百万之众。

    所以整个集结过程是极为漫长的。

    这是一个皇朝后勤供给,水陆运输,动员能力、部门配合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

    兵部尚书说到一半时,被朱棣打断了。

    纪纲也没想到他记性这么好。

    “朕记得的十月份时,山东宁海卫、成山卫两卫一万多人,就开始往杭州调,这都两三个月了,还在山东?”

    兵部尚书苦笑:“臣想报完了,再说此事。”

    “陛下。”户部尚书夏原吉又来了。

    朱棣听到他的声音,就嘴角一抽,现在最怕夏原吉说话。

    “陛下,真的没钱了。”夏原吉又来这句话。

    “宁海卫,成山卫从山东到杭州,不带辎重,需要舟船一百到二百艘(看船大小),带辎重最少要三百艘以上。”

    “每船就以八名船夫计,每人每天需支付钱二十文,加上粮米,每天最少耗银五百两。”

    当地布政使司没钱,户部也没钱了。

    前段时间朱棣从各地征调兵马,动用船只,准备粮草,打造火炮,各种花钱。

    没钱就啥事也干不成,你把军队从后方运到前方,不要钱吗?

    路上吃粮就是个巨大消耗,如果运辎重,还要大量民夫要养,还要马骡要吃草料,全是钱啊。

    朱棣脸色漆黑一片。

    朱高煦的钱好像花不完,他大明帝国花起钱来却刻捉襟见肘。

    “朕不是让暂停北平皇城的建造。”朱棣怒道。

    “北平的银子运回来也用完了。”夏原吉摊摊手:“陛下集结百万大军,每天吃顿饭都是巨大的消耗。”

    “。。”朱棣。

    奉天殿里突然安静下来。

    朱棣沉默了会,缓缓抬头,看向右边(东侧)的侯显。

    上朝时,纪纲在御座西侧(左边),侯显在右边(东侧),都是有传旨和传话的作用。

    侯显在郑和走后,接管了朱棣的内库。

    他内库当然有钱。

    朱棣现在知道,不出血本是不行的。

    一旦打仗输了,内库再多的钱,都会变成逆子的。

    “银钱的事,朕来解决。”他也不会当众问侯显有多少钱,立马表态自己会解决。

    “陛下圣明。”夏原吉终于笑了,应该开心不用自己想办法弄钱,因为他实在也弄不到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