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501章 哪位皇子在奉天殿?(2/4)

    “第一次到大澳这种地方最难,稍有不慎,走错了路,海上就几乎等同于迷路。”

    “好在咱们运气不错,方延平你们第一次也找到了。”

    “咱们现在过去。”

    “先去大员,非常之近了吧,福建过去,才多久?”

    “从大员出发,走苏禄国(菲律宾),几百里就到了。”

    “再从苏禄国到渤泥国(文莱),几天时间而已。”

    “经过渤泥国,就到了满者伯夷的地盘。”

    方延平开始都不想看,但等皇帝说起来他,他瞪着眼睛,不可思议。

    因为之前明军去旧港都是沿着大明陆地走,从福建到交趾,到西贡,到淡马锡,再到旧港,然后才会去满者伯夷,再到爪哇,最后大澳。

    几乎绕了个半圆形的大圈。

    现在皇帝指出来的是一条直线的航线,过了大员之后就没有大明的国土,但却近了很多,而且朱高煦还说,沿路几乎有八成可以顺着各处大陆走,单次单独走在没有大陆的海面段上不会超过十天。

    这些路是杨立山和郑和第二次下西洋走过的,沿途也有各小王国可以补给,按后世路标说法,基本就是从南海到苏禄海,再到苏拉威西海,再经望加锡海峡,进爪哇海,再到萨武海、帝汶海,最后就到了大澳。

    从头到尾没有进入太平洋,也没有经过印度洋,当然,现在还没太平洋的叫法。

    所以朱高煦选的这片海域路线,比后世英国人占据大澳顺风多了,也简单多了。

    再加上大明水师的船又大又牢,他真不相信能在海上出什么事,除非生病。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附近,也没听说有遇海难沉大艘的。

    方延平看着皇帝的新路线,如果从大员直线往南,的确近了很多,实际上的距离,仅从大员开始计算,前者大概九千里,后者一万三千里左右。

    用朱高煦的话说,八成的时间都在沿岸线上,真正独自在无参照的海上确实很少。

    海上最难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海面,因为没有参照物,很容易迷失方向。

    但如果一路有参照的海岸线,远远贴着海岸线走,那肯定不会迷路,也不会出事,有什么情况就可以想办法靠岸。

    方延平沉默片刻,低声道:“就算从大员走,按陛下的路线,就算从秋冬季出发,海风由陆地往海上吹的多,也就是顺风的时间比较多。”

    “即便这样,以两千料以上大船的速度,中间不算补给,最少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