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134章 长安的反应,实在太快了(2/2)

    “尤其是齐王,彻底放弃了起兵的念头,将齐国的都城临淄,打造成了一座极为坚固的城池。”

    “所以,整个齐系,咱们,也都指望不上······”

    “——再加上淮南系的三王,淮南王被国相张释之卸了兵权,软禁于王宫之中;”

    “衡山王刘勃,更是在寡人于广陵起兵的第二天,就跑去长安了。”

    “唯独剩下一个庐江王刘赐,却也至今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即不起兵,也不拒绝······”

    说着说着,刘濞的面容,也终是彻底沉了下去。

    “起事之前,我原本争取到了至少十家宗亲诸侯的支持;”

    “可现如今,却只有楚王一人,愿意起兵响应。”

    “如果寡人不发出这样的檄文,来逼迫各路宗亲齐心协力,一同起兵,单凭我吴、楚两家,只怕是根本无法和早有准备,又本就无比强大的长安朝堂抗衡啊······”

    满是忧虑的一番话语道出口,楚王刘戊自是面上一片严峻之色;

    虽然没有流露出退却之意,但那忐忑不安的神容,却也足以道明一切。

    但刘戊没有注意到的是:吴王刘濞面上的严峻之色,甚至比自己的不安,都还要来的更加强烈······

    ——作为一个斗鸡走狗、混吃等死的纨绔二代,刘戊对于刘濞方才的那番见解,其实并没有听的太明白。

    刘戊只隐约意识到,原以为轻松写意的反叛,似乎变得有些棘手了起来。

    但与刘戊这样的纨绔二代不同:刘濞,是曾在太祖高皇帝身边,上过战场、杀过敌将的;

    就连吴王的王爵,都是刘濞用武勋换来的,而非是刘戊这样,用血脉继承得来。

    所以,对于眼下的状况,刘濞,有着无比清晰地认知。

    现在的状况,很糟糕!

    按照刘濞原先的计划,在战争开始之后,天下本该在极端的时间内,划分为两个不相伯仲的阵营。

    即:得到代王、梁王支持的长安朝堂,以及刘濞为首的其他所有宗亲诸侯!

    甚至在此基础上,还要再加进一个‘匈奴人’作为变数,刘濞才能保证:自己拥有的力量,和长安朝堂大致五五开。

    但真的起兵之后,刘濞所面临的状况,却远远超乎了刘濞的预料,也完全脱离了刘濞先前的预案。

    ——本该引匈奴人南下,顺便带上燕王一起起兵的赵王,被围在了自己的都城;

    ——本该迅速派出军队,和自己汇合的齐系七王,却在临淄城外,打起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攻坚战。

    再加上刘濞本就不寄予期望,最终却依旧让刘濞,感到无比失望的淮南系三王······

    毫不夸张的说:眼下,真正起兵对抗长安的,只有吴、楚两国!

    可即便是吴楚两国的兵马汇合,此时的刘濞,也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自己应该向哪个方向进发······

    “太快了······”

    “长安的反应,实在是太快了······”

    “——甚至快到了寡人还没起兵,还没有斩杀那个天子使者,长安的大军,就已经抵达函谷关的程度?”

    略有些惊疑的发出一声自语,刘濞不由又是摇了摇头;

    待刘濞抬起头,再次望向身前的刘戊时,刘濞的面容之上,也逐渐涌现出一抹前所未有的严峻之色。

    “檄文已经发出,但究竟能有几家诸侯起兵响应,还是未知数;”

    “眼下,楚王和寡人的军队,不可以再继续滞留楚地了。”

    “——我们起兵,本就是要趁着长安反应不过来,来不及调动大军的空隙,快速夺得睢阳、洛阳这样的重镇!”

    “但眼下,长安朝堂的军队,动作显然是比我们还要快。”

    “北方的赵王指望不上,关中南部的武关,也已经没有了攻破的可能;”

    “所以,如果楚王愿意的话,我想要即刻发兵,带领着吴、楚两国的军队,直逼梁国!”

    “梁王刘武,是太后最喜爱的儿子,也是长安皇帝唯一的弟弟。”

    “梁国都城——睢阳城,更是长安朝堂苦心经营多年,想要防备我们攻破函谷的重要城池!”

    “我听说,长安派出的三支军队,分别去了赵国、荥阳,和武关;”

    “而梁国都城睢阳,长安朝堂却并没有派出援军。”

    “只要我们能快速西进,直扑睢阳城下,和梁王决战,并最终攻破睢阳城,生擒梁王,那长安朝堂再强大,也依旧无法阻止关中震荡!”

    “到了那时,我们的事,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刘濞一番言辞恳恳的劝说,却只引的刘戊一阵皱眉,几欲开口,终也没能下定决心。

    见此,刘濞心下也不由一急,面容之上,却是强装出一副哀苦无比的模样。

    “到了这个地步,楚王,难道还要迟疑?”

    “这般生死存亡的时刻,楚王难道还要在彭城,等长安的大军兵临城下吗······”

    满是凄苦的语调,终是让刘戊那写满迟疑的面庞之上,涌现出些许动容。

    但很快,却又见刘戊满是烦躁的站起身,似是很为难的拍了拍大腿。

    “吴王的意思,寡人当然明白!”

    “但吴王,也总得容寡人再好生思量一番,和臣下再商讨商讨?”

    满是纠结的一语,却只引得刘濞苦笑着摇了摇头;

    起身,深深凝望向刘戊一样,便朝刘戊拱起手,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既然是这样,那寡人,明白楚王的意思了。”

    “寡人这便引军退去,逃到岭南百越之地,看能不能谋求一条生路。”

    “——楚王,也不必再因为此事,而感到苦恼了;”

    “更不需要召集臣子,商量接下来的事。”

    “只需要像寡人一样,提前为自己,找好一块可以埋葬自己的风水宝地,就已经是楚王,唯一能做的事了······”

    语带哀沉的道出此语,刘濞便对刘戊深一拱手;

    不等刘戊反应过来,又见刘濞决然起身,头都不回的朝殿门走去。

    “吴王!”

    “且不急走!!!”

    见刘濞要走,刘戊这才从呆愣中回过神,望向刘濞的目光中,更是带上了满满的惊骇!

    “情况,真的已经严峻到了如此地步吗?”

    “都已经到了吴王,也要放弃此事,绝望的跑去岭南蛮荒之地,谋求生路的程度?”

    听闻身后传来的声音,刘濞却并没有回过身,而是昂起头,仰天发出一声长叹。

    “长安朝堂,很可能在我们起事之前,就提前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我们,已经失了先机;”

    “如果再不加快速度,争取早日抵达睢阳,那寡人,恐怕也就活不过今年夏天了······”

    低沉、哀婉的语调,只衬的吴王刘濞的背影,在此刻愈发孤寂、沧桑了起来;

    而楚王刘戊,也终是在刘濞这一番绝望的悲叹之后,下定了早就该下定的决心······

    “寡人,明白吴王的意思了。”

    “寡人,听吴王的!”

    便见刘戊沉声道出一语,又朝刘濞的背影沉沉点下头;

    待刘濞佯做孤疑的回过身,刘戊才缓缓俯下身,从怀中,取出了一枚由红布包裹着的玉印。

    “这,是我楚国的兵符。”

    “有了这块兵符,凡是楚国的军队,吴王,都可以如臂指使。”

    “——寡人,并不很擅长行伍之间的事;”

    “今天,寡人就把楚国的所有军队,托付到吴王的手中。”

    “希望吴王,不会辜负寡人的信任······”

    从昨晚停电,一直到今天下午四点才来电······

    等会儿还有第二更,补的更可能要12点后。

    ——如果今天不停电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