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过渡章节(1/5)

    还没退烧,科普章节过渡一天。

    请酌情订阅。

    ···

    赵禹是右扶风斄县(今陕西武功西南)人,年轻时有文才,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为廉洁担任了令史,侍奉太尉周亚夫。

    景帝五年(前152年),周亚夫担任丞相,赵禹担任丞相史,府中都称赞他廉洁公平。

    可是周亚夫不信任他,说:“我很了解赵禹才能无比,但他执法深重苛刻,不可以在大官府工作。”

    汉武帝时,赵禹凭借主办文案积有功劳,升为御史。

    皇帝认为他能干,提升他做到中大夫。

    他与张汤制定各项法令,制作“见知法”,官吏以此法彼此相互监视、相互侦察、相互告讦,大概从这时开始。

    【原文;赵禹者,斄人。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作见知,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史记·酷吏列传》西汉·司马迁)

    赵禹为人廉洁傲慢,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门客。

    三公九卿前往拜访,赵禹始终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知心朋友以及宾客的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

    他看见法律条文就采用,也不复查,就苛察深挖属吏隐秘的罪行。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闲聊。

    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

    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

    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赵禹曾在中途被罢官,不久担任廷尉。

    起初,条侯周亚夫认为赵禹残酷阴毒,等到赵禹担任少府九卿,更加残酷急迫。

    到了汉武帝晚年,国事更为繁多。

    一般官吏尽力推行严刑峻法,但是赵禹执法反而宽缓,因而得到轻平的名声。

    王温舒等人是后起的官吏,执法比赵禹严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