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339章 朕上去就是一个高帽!(3/4)

    ——在《许民弛山泽》令颁布之前,天下百姓还遵循着一条古老的规定:天地万物,无论山川河流之内,还是四海八荒之外,都属于天子的个人财产;

    山林间的干柴、野兽,河流里的鱼虾肉食,包括矿产,都属于天子的私赀,寻常百姓但凡敢自此采收,便等同于‘盗窃御物’,坐大不敬······

    除了民生,太宗一朝的汉室,也有其他方方面面的改观。

    比如边境,通过输粟捐爵、移民实边等举措,极大的增强了边防部队战斗力,极大程度的减轻了北墙防线的战略防守压力;

    将百姓始傅,也就是‘成为纳税人、预备役’的年纪从十七岁提高到二十岁,则是为天下的每一个男丁,都增加了专心为家庭贡献力量的三年时间。

    再加上太宗皇帝本人勤俭、质朴,崇尚简约甚至是‘抠搜’之风。

    毫不夸张的说:当太宗皇帝驾崩,整个长安便被一阵哭泣声所笼罩的那一瞬间,‘太宗’这个庙号,就已经焊死在了这位孝文皇帝身上。

    除了太祖皇帝这样的开国之君、太宗皇帝这样备受天下人爱戴的圣明之君,汉天子能获得庙号的方式,自然还有开疆拓土。

    比如历史上的孝武皇帝刘彻,便凭借着北逐匈奴胡蛮的无上武功,在内治糜烂、民生凋零,到晚年都还得靠一纸《轮台罪己诏》来挽回天下人心、平息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的情况下,仍捞到了一个‘世宗’的庙号。

    综上所述,汉天子获取庙号的三种方式,也就显而易见了。

    ——第一种方式,是开国家、建社稷;

    但这种方式过于特殊,理论上也很难效彷。

    第二种,是励精图治,成为太宗孝文皇帝刘恒那样受天下人爱戴、被天下人公认为‘在世圣人’的圣君。

    这种方式可以学,但未必能学的会,需要相当高的天赋,也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第三种,自然就是大兴刀戈,开疆拓土。

    这一类,其实和帝王本身的关系不大,往往都需要之前的几位皇帝做下积累,然后还需要几位恰逢其时的天纵之才出世;

    至于帝王,则只需要以坚定的魄力,推动对外开拓。

    比如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由始皇嬴政厚积薄发,一扫六合的嬴秦;

    再比如文景之治之后,北逐匈奴、马踏草原的汉武帝刘彻。

    可无论是这三种当中的哪一种——无论是开国,还是文治、武功,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在位时间,不可以太短。

    至少后二者的在位时间,不可以太短。

    毕竟对于开国皇帝而言,无论是在位十年还是十天,只要开了国家、建了社稷,那这‘祖有功’就已经是跑不脱;

    而对于只能追求‘宗有德’的后世之君而言,无论是文德还是武德,都需要以足够长的在位时长作为基础。

    比如‘文治成圣’的代表人物: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便凭借其长达二十三年的在位时间,最终如愿获得了‘太宗’的庙号;

    再比如‘武功成圣’的代表人物,原本历史时间线上的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更是凭借其长达五十五年的超长在位时间,以及北逐匈奴这一无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方得以配享世宗庙。

    而如今,刘胜要为大行皇帝刘启兴庙乐、建庙宇,无疑便是在汉家朝臣百官面前,丢下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论文治,大行皇帝刘启在位时期,天下百姓虽然也过得不错,但这更多是因为刘启沿用了太宗皇帝时期,甚至是自有汉以来便始终在贯彻,但直到太宗年间才贯彻下去,并初获成效的与民更始、休养生息政策。

    换而言之,大行皇帝刘启在‘文治’这一项上的唯一功劳,就是萧规曹随,没有改动先帝时期留下的政策方向。

    论武功,大行皇帝刘启倒还算有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平灭吴楚七国之乱。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吴楚七国之乱的起因,恰恰是大行皇帝刘启为储君太子时,在吴王太子刘贤头上砸下的那一方棋盘······

    如果平灭吴楚,也能算作刘启的‘武功’,那未来的汉天子当中,恐怕未必就不会出现‘我想砸死你儿子,然后逼反你,再平定你以获取武勋’的奇葩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