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434章 御史大夫的改革成果(4/4)

    甚至直到今天,得知刘舍也要参加这场小会,赵禹都还临时对自己的措辞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但总结归纳而言,赵禹的意见就一句话:官员贪污腐败,不是个例,而是风气。

    要想改变现状,就不能只靠反贪反腐,亦或是从刑罚牢狱出手,而是应当从改变风气,从根儿上去解决问题。

    这个命题不可谓不大。

    但对于刘胜而言,哪怕是如此巨大的命题,只要有人能主动提出来,就都能算是好事。

    ——毕竟有人敢说,就说明这个问题,还没有严重到‘人人忌讳而不敢言,言则天下群起而攻之’的程度。

    只是这个命题的宏大,也使得刘胜即便有心,也只得将此事暂时放在一旁,从长计议。

    “此事,廷尉下去之后,可以再好好想想。”

    “廷尉的看法,朕深以为然。”

    “只是具体应该怎么做,朕,暂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想法······”

    委婉提醒赵禹‘不要光指出问题,记得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之后,刘胜的目光,便落在了御史中丞:陈建身上。

    陈建不是名臣。

    无论是青史之上,还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御史中丞陈建,都无疑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当然,这个也御史中丞这个职务的特性有关。

    ——权重,位鄙,又极为忌讳与朝臣、官员打交道,即要有出色的专业能力,又要有坚定地个人立场;

    这样一个人,往往很难做到让天下人尽皆知。

    而刘胜之所以要找来御史中丞陈建,而非御史大夫田叔,自然是因为先前,决定对御史大夫进行改革时,就已经确定下来的中心思想。

    御史大夫,过去是亚相,现在是亚相,以后,也还是常务副丞相;

    而御史大夫属衙,还是应当由御史中丞来具体掌控,并以御史中丞为切入点,进行从上到下的大幅度改革。

    在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改革之前,刘胜需要听听御史中丞本人的意见。

    无论这个意见是以怎样的立场所促成,刘胜都需要知道:对于自己改革御史大夫的想法,即将接受改革的主体,究竟是怎样的看法······

    “臣认为,考举士子受贿成风,主要还是御史大夫属衙没能履行监察百官、检举不臣之职责的缘故。”

    “也正如赵廷尉所言:贪污受贿,不单是考举士子的问题,甚至不单是官员身上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汉室天下都层出不穷,乃至蔚然成风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主要也还是因为过去这些年,御史大夫属衙的不作为、放纵所导致。”

    “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臣认为,还是应该从御史大夫属衙的主体框架、权责结构下手,进行一定程度的制度改变。”

    “只是这件事,应当由陛下去做,臣只能以臣过去的所见所闻,提出一些并不高明的建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