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朕真不急(2/5)

“现在朝廷国帑充足,军饷欠发的情况还比以前改善许多,官俸和宗俸也改善许多,当不必担心。”

戚继光回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打了个哈欠,瞅了一眼殿外乌黑色的天:“朕先回去歇息,卿做好调兵之事后,明日奏于朕即可。”

戚继光拱手称是。

朱翊钧这里则真的回了宫,抱着自己妃子再次入睡。

对于这种大规模民乱的军情,他的确不怎么在意,也不会被这种大规模民乱所吓着,如戚继光所说,这种情况以往也有过。

至于为何改革惠民这么多年,还突然出现突然出现这么大规模的百姓起事,朱翊钧也能猜到原因。

他知道,首先是陕西、淮扬、郧阳等地素来就天灾易发,流民聚集,其次就是短时间内清理佛寺的确会让许多由寺观庵院收留的人被大量清理出来,造成当地无业流民更多,然后再由当地的强宗豪右背地里一组织,就很容易造成大规模叛乱。

所以,本质上不是百姓活不下去而反,是有强宗豪右在利用自己在基层的统治力且利用天灾组织民众这样做。

打个比方,强宗豪右可以在官府下乡赈灾前,故意逼一些在乡里有名望的里甲去组织灾民起事,且要求若不起事大闹就不给借贷粮食,而这些灾民自然就不得不如此,再加上很多时候地方官吏的确又不把百姓当人,百姓自然也乐意如此。

而且,往往越是灾害频发越是百姓不富裕的地方,地方官吏越是不把百姓当人,压榨的越狠。

所以,才会在改革已经十多年的情况下还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民乱。

另外,内阁制策司也提前预估了这种风险,甚至已有相关应对方案。

只是让朱翊钧没想到的是,底下的强宗豪右反应太快,另外官吏们执行清理佛寺的政策也太猛,竟让这种风险来得这么快,至少比预估的要快。

朱翊钧虽然不着急,但当这种大规模百姓起义的急报通过各种渠道传来后,不少在京官僚们却已开始在为大明的安危急的团团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