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因果报应(2/4)

新年第一件愉快的事是:赵元庆两口子到周良武家去串门,也可以说是拜年。周良武告诉他们两口子,新招聘的老师下学期就可以来上班了。赵元庆太激动了,居然忘记问问新老师的情况,就与钱豆豆回来了。两口子在路上才想起这事,钱豆豆说:“没关系,开学不就知道了吗!”

第二件愉快的事是:有几个新学生来报名,这几个都是原来学过一年左右的,是听说新学校的好才来报名的。来者不拒,都该欢迎。

第三件愉快的事是:周村小学引起了政府的关注,说是要派老师来校任教。不管是否可能,好像不是坏事;

第四件愉快的事是:赵元庆一次性的订到了课本。这比到处抢购课本省了不少力气。学校是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于十六日开学的。当然作为校长赵元庆可是自己到学校做了几天的准备工作的。

开学这天,新来的老师就早早的到了。不过很年轻,他只有17岁,是周村的邻村韩村的人,叫韩小伟,小学毕业读不起中学回乡种地,与周校长好像有点亲戚关系,是周校长推荐来的。小学毕业教小学是可以的,教一二年级不是问题。赵元庆觉得很好,就安排他带四一(2),这样两个班就不用只上半天课了。课程的安排也增加了。赵元庆他把他给自己爱人介绍了一下,就开始报名。

上学期报名的时间长,这学期报名只安排一天。报名是够紧张的,因为收费是交米,必须是一斗一斗的量,然后入库,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报名由钱老师管,而指挥运输全靠韩老师管。赵老师则自己一手操作。只是二年级的人数已达45人之多,够赵老师辛苦的。

开学后一切正常运转,不过还是比较忙的。

农村办学必需要与农民的需求相结合。例如,农忙季节抢时间抢天,对农业发展很重要。学校就不能闭门上课,而是要关门放农忙假。小学生回家帮助插秧最重要,这是小孩子的特长,插起秧来又快又好。要是让大人干这活,就会听到叽叽喳喳的喊腰痛的声音。小孩子会说我们也腰痛啊!大人就会说:“青蛙无颈,小孩无腰。”

小孩是有腰的,只是他们恢复的快,休息一下就好了。小孩插秧也不用弯着腰,腰也就省力。本来不伤腰,即使伤了也恢复的很快。所以有小孩无腰一说。因此插秧季节,假如学校不放假(一般不会)那么学生也是会请假的,请假的学生多了,课也就上不下去了。学校放农忙假这是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农村需要的。

学校放假,赵元庆也在经营他们的三亩水田(一亩是旱地)这是他们的福利,也得耕耘。他们还有星期天以及放学后的晚边时间可以利用。在旱地里种些蔬菜之类的植物,可以改善生活。搞得好,一家的小菜,可以不买。再养几只鸡,那就更好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一般不是过时过节,很少有买鱼买肉吃的。穷的人家就是过时过节也不一定会买鱼买肉。但是勤快一点的可以自己养鸡杀鸡,抓鱼杀鱼,养猪杀猪。猪肉不能放,必须制成腊肉。山里的腊肉是挂在灶前烟熏制而成。也可用柴火加糠腌熏制而成的。可香了,像这种人家不多,而钱树林家就是这种人家。

学校走上正规,可是新问题又将发生。赵元庆跟钱豆豆说:“现在三个班可以,要是四个班,五个班怎么办?”这叫未雨绸缪。

钱豆豆说:“这是大问题,得早跟周校长请示。”

周村小学办到三年级就再也不能办下去了。第一没有了教师;第二是没了教室。如1942年秋季招生,招一个班,原一年级两个班升二年级还是两个班。二年级升三年级原来一个班现在还是一个班。这时三年级一个班,二年级两个班,加上新招一年级一个班。那么就有四个班,只有三个教室怎么办?还有一个班放到哪里去上课?

原来三个班三个老师就够紧张了,现在是四个班仍然是三个老师就更紧张。原来政府说是派一个老师来的,可是一直都没有消息。学校共有三个教师,第四个班怎么办?赵元庆、钱豆豆商量:我们得去请示周校长,周良武说:“这样吧,一方面,设法再盖两间平房;另一方面,把一个班先搬到词堂里去,词堂小,只能坐二十几个人,先将就将就吧!”至于说到缺乏老师,周良武又说:“老师少了是事实,再招聘一个吧!”

1942年7月学校放假,为了下半年能继续招生,周良武同意利用暑假,再在学校旁边盖两间平房。资金方面由学校自行解决。这一学期下来学校又有积蓄。赵元庆公开表示支持学校,这一学年就不要学校奖励了,贡献给了学校盖教室。这消息感动了周村的百姓以及周村旁村,旁村的村民都说赵校长是好人,赵校长名声大振。

9、因果报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