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3章 我的朋友石铁生(4/5)

    走过大杂院的土路,胡同的路就好走多了。

    最难的是上公交车,是瞿晓伟背着史铁生上的车,林为民负责拿轮椅。

    一路回到文讲所,瞿晓伟喘了口粗气,“还好,时间刚刚好。”

    林为民第一次见他这么认真。

    三人来到食堂,班里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已经坐在座位上了,瞧见跟林为民和瞿晓伟一起进来的史铁生,眼神露出了探究的目光。

    文讲所偶尔回来旁听的青年作家或者是文学爱好者,但坐着轮椅来的这还是第一个。

    开始上课,林为民印象中那个白白胖胖的长者身形缓慢的登上讲台,史铁生今天就是奔着他来的。

    曹禺先生祖籍北湖,生于津门,跟大多数来讲课的老师不同,他的口条没有一点口音,是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老先生今年已经七十高龄,他的课程是戏剧创作。

    在台上进入状态以后,他习惯于慢条斯理的拿起讲义念着独白,并不断的剖析人物。

    “‘走向地狱的道路要早点铺成,戏剧的序幕要铺排得快。’这里是独白,因为他边讲边思忖,边进入角色。这是说,他‘目中无人’。他看见了地狱,并且痛苦地向前走,还要快走。他的演出开始了!”

    林为民听课觉得很有意思,是不是每一个好的剧作家,都有成为好演员的潜力?

    曹禺明明只是在台上模拟着演员念独白时的表演,却让人看着觉得形神兼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