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26章 没那么简单(2/5)

    《潜伏》、《悬崖》陆续发表,他已经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之后的《风声》、《霸王别姬》他已经有了闲庭信步的趋势。

    《有话好好说》,他在试图寻找新的风格和突破。

    《套马人》便是他这种尝试的良好反馈,在李向阳看来,《套马人》的诞生和发表,是林为民走向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将他与国内其他中青年作家区分开的重要里程碑。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很多创作者,他们创作的首先取材是通过身边的人、事、物,他们过去的经历,他们身边人过去的经历。

    但《套马人》不是这样,这部从题材到内容,与林为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可林为民却能够通过文笔弥补这种认知和经验上的缺点,用三十万字的篇幅为广大读者塑造了一个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友情故事。

    这样的构思能力,何等强大?这样的文笔,何等优秀?

    更不需要说林为民在《套马人》所体现的作者思维,已经远远超脱了很多青年作家在作品当中充斥着主观意识的评论、控诉。

    跟那些不成熟的创作者相比,林为民的笔触冷静、克制,但又不失睿智和温情。

    在看到《套马人》的中后段时,李向阳一度以为林为民可能会选择给巴音一个因果循环的结局,又或者是一个温暖和谐的结局。

    但林为民的选择出乎了他的意料,李向阳相信,也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结局是巴特尔的阿来夫看似接受了巴音,可这个圆满结局却是讥讽式的。

    巴音这个人物一下子便脱离了传统意义上好人或者坏人的评价,变的立体和生动起来,作为的绝对主角,让人又爱又恨。

    李向阳看完只有一个感觉,巴音这个人物,写活了。

    不同于程蝶衣那种先天就带着让人惊艳的“不疯魔不成活”的人设,巴音这样自私自利却良心未泯的形象才是生活中的大多数。

    林为民笔下的巴音,没有让读者一味讨厌,也没有狂热的喜爱。

    “让人又爱又恨的巴音”,李向阳觉得这应该会是读者们阅读生涯当中一个难以忘记的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