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3章 劝进(2/3)

看来冉闵是铁了心要任用王猛进行变法了,群臣都不不由得不寒而栗。

冉闵一步一步地走下台阶,来到王猛的面前,双手将尚方宝剑放到他的手中,语重心长地道:“丞相,我大赵国的未来,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拜托你了!”

王猛不禁潸然泪下,颤声道:“臣一定不辱使命!”

冉闵回到宝座上坐下,司徒文章又出列道:“大王,臣有一事要奏请大王!”

“请讲!”

“近日大王的故乡内黄县出现了麒麟瑞兽的踪迹,钦监又禀奏,有龙气聚于内黄上空,直指邺城!这无一不在明,大王你有真龙子之命啊!臣请大王承意,顺民心,登极称帝!”

“臣请大王承意!顺民心!登极称帝!”群臣都叩首下来,大殿之内哗啦啦地跪倒一大片。

这个时候,不管是知情的或者是不知情的人都跪下来劝进了。有文章牵头,劝进成了他们有从龙之功,能得封赏,劝进不成,他们也能明哲保身,冉闵还不至于因此而坑害他们。

冉闵闻言,扫视了跪在陛台下的群臣一眼,以一种毋庸置疑的口吻道:“诸卿之心,寡人知道,铭感五内。但眼下称帝,不是时候!寡人不要那些虚名,寡人要的,是大魏的强大!所以诸卿之劝进,可以作罢了。”

执政的帝王把位置让给贤者接替,谓之禅让;接受让位的贤者,则要装模作样地“辞而不受”,几经大臣的劝才登上大位,谓之劝进。

古尧舜贤让之德,一直为古人传颂的佳话,圣王的道德的楷模。

奇怪的是,孔子在论语的雍也、宪问篇中只论博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连尧舜都难以做到,避谈尧舜禅让之德,明他老人家对禅让是有看法的。

无论是武力实现,还是禅让的和平过渡,继位之君在道义上要取信于人,则需千方百计把自己打扮成是正统的合法的继任者,于是各种学应运而生。

如由汉至晋,董仲舒君权神授的命观、邹衍的阴阳五行、习凿齿的正统论,乃至种族中国与蛮夷、文化是否为中国文化、区域政权建立在中原还是四边、血缘、气数,等等。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国时孙权的谋士们,自知孙权和刘备相比,不占区域、文化、血缘的优势,竟然孙权“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胜于刘备的不读书,也作为称王的条件。

其实这都不过是为自己登台的舆论造势,哄骗愚盲而已。

冉闵其实不是不想称帝,而是不敢称帝,因为他觉得自己目前的根基还不牢固,并不完全具备称帝的条件!

称帝的条件有四个。

其一,所建功业超越了前人。

例子主要是帝国时代的开拓者,如嬴政、屋大维、查理曼都建立曾雄霸一时的大帝国,已经不满足于王的称号,所以建业之时即称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